知己

天意犹相惜,先朝一布衣。 平生虽未负,白首竟何归。 故国馀禾黍,空山少蕨薇。 劳劳多著述,老去总知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知己:了解、赏识自己的人。
  • 天意:上天的旨意。
  • 犹相惜:仍然相互珍惜。
  • 先朝:指已经过去的朝代,这里可能指明朝。
  • 布衣:古代平民的代称,这里指普通百姓。
  • 平生:一生,终身。
  • 未负:没有辜负,没有对不起。
  • 白首:指年老。
  • 何归:归宿在哪里。
  • 故国:指已经灭亡的国家,这里可能指明朝。
  • :剩余。
  • 禾黍:泛指庄稼。
  • 空山:荒凉的山。
  • 蕨薇:两种野菜,这里泛指野生的植物。
  • 劳劳:辛苦,忙碌。
  • 著述:著作,写作。
  • 老去:年老。
  • 知非:知道自己的不足或错误。

翻译

天意似乎仍然珍惜着我,我曾是前朝的一名普通百姓。 我一生虽未辜负任何人,但到了老年,我的归宿又在何方? 故国的田野上只剩下残存的庄稼,荒凉的山中很少有野生的植物。 我辛苦地写作了许多著作,但年老之后,我总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屈大均对过去朝代的怀念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中,“天意犹相惜”一句,既表达了对天意的感激,也隐含了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后文通过对“故国”和“空山”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怀旧和孤独的情感。最后两句则体现了诗人对自己一生的反思,尽管有所成就,但仍感不足,流露出一种深沉的自我反省。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