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顶观日

中宵登岳望,阊阖赤霞边。 光采频迎日,空濛不见天。 苍梧龙驭失,紫盖凤楼迁。 万古湘累泪,东皇太乙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中宵:半夜。
  • 阊阖:神话中的天门,这里指天空。
  • 赤霞:红色的霞光。
  • 光采:光芒。
  • 空濛:形容天空朦胧不清的样子。
  • 苍梧:古代地名,传说中舜帝的葬地,这里指舜帝。
  • 龙驭:指帝王的驾崩。
  • 紫盖:指帝王的华盖,这里象征帝王。
  • 凤楼:指皇宫中的楼阁,这里象征皇权。
  • 湘累:指屈原,因其投湘水自尽,故称“湘累”。
  • 东皇太乙:古代神话中的东方之神,这里指太阳。

翻译

半夜登上南岳之巅远望,天空在赤红的霞光边缘。 光芒频繁地迎接日出,天空朦胧,看不见天际。 苍梧之地,舜帝已逝,紫盖之下,凤楼已迁。 万古以来,湘水之畔,屈原的泪水,在东皇太乙(太阳)之前流淌。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半夜登上南岳山顶,远望日出的壮丽景象。诗中“阊阖赤霞边”和“光采频迎日”生动地描绘了日出时天空的绚丽色彩和光芒四射的壮观场面。后两句则通过“苍梧龙驭失”和“紫盖凤楼迁”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帝国的衰落,表达了对往昔辉煌的怀念和对现实变迁的感慨。结尾的“万古湘累泪,东皇太乙前”则抒发了对屈原悲剧命运的同情,以及对历史长河中英雄人物的缅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历史情怀。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

屈大均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