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兴八首

· 宗臣
遥传塞上又征兵,使者飞书入汉京。 边马不归青海戌,朔云常断玉关缨。 七陵松柏今开府,三辅河山夜勒营。 自是群公能策虏,即看赤羽莫深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征兵:招募士兵。
  • 飞书:急速传送的书信。
  • 汉京:指明朝的都城北京。
  • 边马:边疆的战马。
  • 青海戌:指青海边疆的驻军。
  • 朔云:北方的云,这里指北方的战事。
  • 玉关缨:玉门关的战旗,代指边关的战事。
  • 七陵松柏:指明朝皇帝的陵墓,这里代指明朝的皇权。
  • 开府:设立府署,自选僚属,这里指设立军事指挥机构。
  • 三辅:古代京城附近的地区,这里指京城及其周边。
  • 河山:指国家的疆土。
  • 夜勒营:夜间紧急集结军队。
  • 策虏:谋划对抗敌人。
  • 赤羽:红色的羽毛,古代用作军旗,这里代指军队。

翻译

听说边塞上又要招募士兵,使者急速传送书信到京城。边疆的战马未能从青海的驻军返回,北方的战事频繁,玉门关的战旗时常断裂。明朝皇帝的陵墓旁,松柏依旧,而今设立了军事指挥机构。京城及其周边,夜间的紧急集结军队,保卫着国家的疆土。群公们有能力谋划对抗敌人,即使看到军队的旗帜,也不必过于惊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边疆的紧张局势和国家的应对措施。通过“征兵”、“飞书”等词语,传达了战事的紧迫感;而“七陵松柏”、“开府”、“夜勒营”则展现了明朝皇权的稳固和军队的严阵以待。最后两句强调了群臣的智谋和军队的威武,表达了对抗外敌的信心和决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宗臣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和对策士的信任。

宗臣

宗臣

明扬州府兴化人,字子相,号方城。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工文章,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有《宗子相集》。 ► 7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