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淮阴侯

天夺英雄鉴,三分势不成。 佯狂悲蒯彻,变诈恨陈平。 云梦愁风急,长淮夜月清。 可怜伊吕业,千载一沾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哀悼,悼念。
  • 淮阴侯:指韩信,汉初著名将领,因功被封为淮阴侯。
  • 天夺:天意夺取,指天命使然。
  • 英雄鉴:英雄的明镜,比喻英雄的智慧或判断力。
  • 三分:指三国鼎立的局面。
  • 佯狂:假装疯狂。
  • 蒯彻:人名,此处可能指韩信的谋士蒯通,他曾劝韩信自立为王。
  • 变诈:变化多端,狡诈。
  • 陈平:汉初著名谋士,以智谋著称。
  • 云梦:地名,在今湖北省境内,韩信曾在此被刘邦设伏擒获。
  • 长淮:指淮河,韩信的封地淮阴位于淮河下游。
  • 伊吕业:指伊尹和吕尚(姜子牙)的事业,他们都是古代著名的辅政大臣。
  • 沾缨:沾湿帽带,比喻流泪。

翻译

天意夺去了英雄的明镜,使得三国鼎立之势未能成形。 蒯彻假装疯狂,令人悲叹;陈平变化多端,令人怨恨。 在云梦之地,因急风而愁苦;在长淮河畔,夜月清冷。 可怜那伊尹和吕尚般的伟业,千年之后,仍令人泪湿帽带。

赏析

这首作品哀悼了淮阴侯韩信的悲剧命运,通过对比蒯彻和陈平的不同命运,表达了对英雄末路的悲叹。诗中“天夺英雄鉴”一句,既是对韩信命运的无奈接受,也暗含了对天命的质疑。后两句通过对云梦和长淮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加深了对韩信悲剧的感受。结尾的“伊吕业”与“沾缨”则进一步以历史上的伟大人物来对比韩信的遭遇,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