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

萧条寒食节,蒿里草茫茫。 岁月添黄土,英雄聚白杨。 报仇寻豫让,驱马渡清漳。 辛苦邯郸子,从今老战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萧条:形容景象凄凉、冷落。
  • 蒿里:指墓地。
  • 茫茫:形容草木茂盛,一望无际。
  • 岁月:时间的流逝。
  • 黄土:指坟墓,因为坟墓多用黄土堆成。
  • 英雄:这里指已故的英勇人物。
  • 白杨:常种在墓地,象征死亡和哀悼。
  • 报仇:寻求报复。
  • 豫让:战国时期赵国的刺客,以报仇闻名。
  • 驱马:骑马。
  • 清漳:河流名,位于今河北省。
  • 辛苦:艰难困苦。
  • 邯郸子:指邯郸人,这里可能特指某位历史人物或普通士兵。
  • 老战场:长期战斗的地方,也指战场上的老兵。

翻译

在这凄凉的寒食节,墓地的草木茂盛,一望无际。 岁月流逝,黄土堆积,英雄们的坟墓聚集在白杨树下。 寻求报复,像豫让那样,骑马渡过清澈的漳河。 邯郸的士兵们辛苦了,从今往后,他们将在战场上老去。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寒食节的凄凉景象,通过对墓地、岁月和英雄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英雄的哀思和对战争的反思。诗中“报仇寻豫让,驱马渡清漳”一句,既展现了历史人物豫让的英勇,也隐含了对战争的无奈和对士兵命运的同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沉重,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