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词

暮冬寒凛洌,出口唾成冰。 肌肉愁风割,胡髯苦雪凝。 边声吞鼓角,战火接园陵。 向夕庵庐宿,凄然泪满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暮冬:冬季的末尾,接近春天的时候。
  • 寒凛洌:非常寒冷。
  • 唾成冰:吐出的口水立刻结成冰。
  • 肌肉愁风割:形容风像刀割一样刺骨。
  • 胡髯:胡须。
  • 苦雪凝:雪粘在胡须上,感觉寒冷。
  • 边声吞鼓角:边疆的战鼓和号角声被压抑,形容战事紧张。
  • 战火接园陵:战火蔓延到帝王的陵墓附近,表示战事严重。
  • 向夕:傍晚。
  • 庵庐:简陋的住所。
  • 凄然:悲伤的样子。
  • 泪满膺:泪水充满了胸膛。

翻译

在暮冬时节,天气异常寒冷,我吐出的口水立刻结成了冰。 我的肌肉因为寒风像刀割一样而感到痛苦,胡须上粘着的雪让我感到寒冷。 边疆的战鼓和号角声被压抑,战火已经蔓延到了帝王的陵墓附近。 傍晚时分,我在简陋的住所中宿营,心中充满了悲伤,泪水充满了我的胸膛。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边疆冬日的严寒和战事的残酷。通过“唾成冰”、“风割”、“雪凝”等生动形象的描写,传达了边疆士兵在极端恶劣环境下的艰辛生活。诗中的“边声吞鼓角”和“战火接园陵”进一步以战事的紧张和严重性,加深了诗歌的悲壮氛围。结尾的“凄然泪满膺”则表达了士兵们深切的思乡之情和对战争的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边塞诗的独特魅力。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