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都

王迹兴闾巷,天威奋布衣。 三章开草昧,一战扫金微。 城阙中都在,人民奕世非。 谁令原庙树,零落向斜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中都:指明朝的都城北京。
  • 王迹:指帝王的功业或遗迹。
  • 闾巷:指民间或普通百姓居住的地方。
  • 天威:天子的威严或威力。
  • 布衣:指平民百姓。
  • 三章:可能指某种重要的法令或政策。
  • 草昧:指原始未开化的状态。
  • 金微:指金国的微弱,这里可能指明朝对金国的军事胜利。
  • 城阙:指都城的城墙和宫阙。
  • 奕世:一代接一代,世世代代。
  • 原庙:指皇家宗庙。
  • 零落:衰败,散落。
  • 斜晖:斜阳,夕阳的光辉。

翻译

帝王的功业兴起于民间,天子的威严由平民百姓所振奋。 三项重要的法令开启了文明,一次战役扫除了金国的威胁。 都城的城墙和宫阙依旧屹立,但人民已经世世代代更迭。 谁曾想到皇家宗庙的树木,也会在夕阳下凋零散落。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明朝都城北京及其历史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王朝兴衰的感慨。诗中“王迹兴闾巷,天威奋布衣”描绘了明朝的兴起源于民间,体现了天子的威严和平民的力量。后两句“三章开草昧,一战扫金微”则概括了明朝的重要法令和对外的军事胜利。然而,“城阙中都在,人民奕世非”则揭示了尽管都城依旧,但人民已经更迭,暗示了王朝的变迁。最后两句“谁令原庙树,零落向斜晖”则以宗庙树木的凋零,象征了王朝的衰落,表达了对往昔辉煌的怀念和对现实衰败的哀叹。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