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秋夕与余丈广霞坐京兆杜子寓楼

嗟尔姑苏客,萧然含暮愁。 相思二华月,独立五湖秋。 吴俗轻高节,秦风急好仇。 今宵共樽酒,感激典貂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jiē):叹息。
  • 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的古称。
  • 萧然:形容冷清、凄凉。
  • 暮愁:傍晚时的忧愁。
  • 二华:指华山和华阴,这里可能指代遥远的思念之地。
  • 五湖:泛指太湖流域的湖泊,这里指代苏州周边的水域。
  • 吴俗:吴地的风俗。
  • 轻高节:轻视高尚的节操。
  • 秦风:秦地的风俗或诗歌。
  • 急好仇:急于结交朋友。
  • 樽酒:酒杯中的酒,泛指饮酒。
  • 感激:感动而激动。
  • 典貂裘:典当貂皮大衣,这里指因贫穷而典当贵重物品。

翻译

叹息啊,我这姑苏的旅人,在冷清中带着傍晚的忧愁。 思念着遥远的华山与华阴的月光,独自站立在这五湖秋色之中。 吴地的风俗轻视高尚的节操,而秦地的风尚则是急于结交朋友。 今晚我们共饮一杯酒,因感激之情而激动,甚至典当了貂皮大衣。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在姑苏的秋夜中,与友人共饮时的深情与感慨。诗中,“嗟尔姑苏客,萧然含暮愁”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与忧愁;“相思二华月,独立五湖秋”则进一步以景抒情,展现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和对秋景的感慨。后两句通过对吴地和秦地风俗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世态的观察与思考。最后,“今宵共樽酒,感激典貂裘”则突出了友情与贫穷中的坚守,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仍珍惜友情的情感。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