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江绝句

· 王奕
玉勒金台逐去尘,十年多少渡江民。 中流试扣金山老,曾有深衣过鲁人。
拼音

译文

古人穿的深衣,是有一定的尺寸样式的,以合乎规、矩、绳、权、衡的要求。深衣的长度即令再短,也不能够露出脚背;即令再长,也不能够拖拉住地。裳的两旁都有宽大的余幅作枉,穿着时前后两枉交叠。深衣腰围的宽度,是深衣下缉的一半。袖子与上衣在腋下连合处的高低,以可以运肘自如为原则。袖子的出手部分的长度,以反折过来刚好到肘为合度。腰间大带的位置,下面不要压住大腿骨,上面不要压住肋骨,要束在大腿骨之上、肋骨之下的无骨部位。 深衣裁制的方式:上衣用布六幅,下裳用布六幅,共十二幅,以象征一年有十二个月。圆形的袖口,用以象征圆规。方形的交领如矩,用以象征品行方正。背缝像墨线似的从后背直到脚后跟,用以象征品行正直。裳的下缉如秤杆秤锤,用以象征公平。袖口之所以象征圆规,是为了举手抬脚都合乎礼貌;背缝如墨线与领口如曲尺,是表示为政要正直、品行要端方。所以《易经》上说:坤卦六二艾的动态,不但表示直,而且表示方。裳的下缉像秤杆秤锤,是表示没有偏颇而把心放平。因为深衣符合规、矩、绳、权、衡五个方面的要求,所以圣人要穿它。规与矩,取其大公无私之义;绳,取其正直之义;权与衡,取其公平之义。所以先王很看重深衣。穿着深衣,可以习文,可以练武,可以作为摈相,可以、带领部队,样式完备,做起来省力,是朝服、祭服以外最好的衣服了。 如果父母及祖父母都双双健在,所穿的深衣就用带有五彩花纹的布来镶边。如果只有父母健在,所穿的深衣就用青布来镶边。如果是个父亡母存的孤儿,就用白布来镶边。深衣袖口的镶边,深衣下摆的镶边,深衣裳边的镶边,都是寸半宽。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玉勒:用玉装饰的马笼头,这里指代华贵的马车。
  • 金台:金色的台阶,这里指代华丽的宫殿或高台。
  • 逐去尘:驱赶尘土,形容车马疾驰。
  • 中流:江河中央的水流。
  • 金山老:指金山寺的老僧,金山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金山上,是中国佛教名寺之一。
  • 深衣:古代士人的一种礼服,这里指穿着深衣的士人。
  • 过鲁人:指经过鲁国的人,鲁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国家,这里泛指经过文化名城的人。

翻译

华贵的马车在金色的台阶上疾驰,驱散了尘土, 十年间,有多少渡江的百姓。 在江河中央,我尝试向金山寺的老僧询问, 曾经有穿着深衣的士人经过鲁国。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华贵的车马和渡江的百姓,展现了元代社会的繁华与动荡。诗中“玉勒金台逐去尘”一句,既表现了贵族生活的奢华,也暗示了社会的变迁。后两句则通过与金山寺老僧的对话,引出了对过往士人的怀念,表达了对文化传统的尊重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透露出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文化的深厚情感。

王奕

宋末元初信州玉山人,字敬伯,号斗山。与其子居玉琅峰读书。与文天祥、谢枋得友善。枋得被俘北上时,尝为诗送之以寄慨。入元,仕玉山教谕,建斗山书院。所著《斗山文集》等不传,仅有《玉斗山人集》三卷传世。 ► 1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