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容斋喜雪禁体二十四韵

· 方回
燠寒节若无嗟若,不寒而燠疫疠作。 叵堪穷腊阳气泄,况乃炎方土风恶。 大块积蓄久酝酿,元造斡回骤飘落。 朝曦掩翳九乌死,夜吹呼号万骑掠。 饯岁才轰爆竹声,鞭春初截土牛角。 芳芽脆甲缩芹荠,饥喙枵肠诉乌鹊。 小迟尚可诧祥瑞,大快一举洗污浊。 蛰虫且当伏深穴,贞松决不仆幽壑。 孤舟独钓柳何奇,衡门空宇陶如昨。 冻手三喔复三咻,泥屐一前仍一却。 未妨猎骑湿鞍鞯,政恐征车埋轸较。 谁方轻暖拥文貂,我欲豪饮欠金错。 雀窥囷廪绝秕糠,蛛亸檐榱收网络。 老人畏怯小儿喜,富翁骄傲寒士虐。 蜚蜮定复扫蛮蜑,归雁未敢度幽朔。 衔枚猛将死不惧,煨芋野僧贫亦乐。 九头鬼车悉逃遁,三足毕方能距躩。 眼生灯晕蝶栩栩,肤涩衾棱鸡喔喔。 预占麦饵堆村场,绝喜米价减郛郭。 忽得肤使奇丽句,韵未易赓笔屡阁。 颍阴故事聚星堂,汶叟先生元祐脚。 禁体物语继醉翁,即今再见苏龙学。 幸公忧国仆无与,煎水烹茶聊一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燠寒(yù hán):温暖的寒冷,指天气由冷转暖。
  • 疫疠(yì lì):瘟疫。
  • 叵堪(pǒ kān):难以忍受。
  • 炎方:南方。
  • 大块:大自然。
  • 元造:天意,自然之力。
  • 掩翳(yǎn yì):遮蔽。
  • 九乌:指太阳,传说太阳中有九只乌鸦。
  • 饯岁:送旧年。
  • 鞭春:迎新春。
  • 芳芽:初生的植物。
  • 脆甲:脆嫩的植物外壳。
  • 饥喙(jī huì):饥饿的鸟嘴。
  • 枵肠(xiāo cháng):空肠,指饥饿。
  • 诧祥瑞(chà xiáng ruì):惊讶于吉祥的征兆。
  • 蛰虫(zhé chóng):冬眠的虫。
  • 贞松:坚贞的松树。
  • 衡门:简陋的门户。
  • 空宇:空旷的屋宇。
  • 冻手:因寒冷而僵硬的手。
  • 泥屐(ní jī):泥泞中的鞋子。
  • 鞍鞯(ān jiān):马鞍和垫子。
  • 轸较(zhěn jiào):车轮和车轴。
  • 文貂(wén diāo):华丽的貂皮。
  • 秕糠(bǐ kāng):谷壳和糠。
  • (duǒ):下垂。
  • 网络:蜘蛛网。
  • 蜚蜮(fēi yù):传说中的害虫。
  • 蛮蜑(mán dàn):南方的少数民族。
  • 幽朔(yōu shuò):北方边远地区。
  • 煨芋(wēi yù):烤芋头。
  • 贫亦乐:贫穷但快乐。
  • 鬼车:传说中的怪物。
  • 毕方:传说中的神兽。
  • 距躩(jù jué):跳跃。
  • 灯晕(dēng yùn):灯光的晕圈。
  • 肤涩(fū sè):皮肤因寒冷而感到粗糙。
  • 衾棱(qīn léng):被子的棱角。
  • 鸡喔喔:鸡叫声。
  • 郛郭(fú guō):城墙外围的地区。
  • (gēng):继续。
  • 颍阴:地名。
  • 汶叟:人名。
  • 元祐脚:元祐时期的风格。
  • 禁体物语:禁止使用某些词语的规定。
  • 苏龙学:指苏轼的学问。

翻译

天气由冷转暖,似乎无悲无喜,但若不冷反暖,则瘟疫易发。难以忍受的是,在冬末阳气外泄,何况南方土风恶劣。大自然积蓄已久,天意骤然使雪花飘落。太阳被遮蔽,九只乌鸦似乎死去,夜晚风声呼号,如同万骑掠过。送旧年的爆竹声才轰鸣,迎新春的土牛角已被截断。初生的植物和脆嫩的外壳,饥饿的鸟儿空肠诉说。稍等片刻,尚可惊讶于吉祥的征兆,大快人心,一举洗去污浊。冬眠的虫儿应当深藏穴中,坚贞的松树决不会倒下。孤舟独钓的柳树何其奇特,简陋的门户和空旷的屋宇如同昨日。冻僵的手三喔三咻,泥泞中的鞋子一前一却。不妨让猎骑的马鞍和垫子湿透,只怕征车的车轮和车轴被埋。谁会轻暖地拥着华丽的貂皮,我欲豪饮却缺金错。雀鸟窥视着空无一物的谷仓,蜘蛛在屋檐下垂着网。老人畏惧而小儿欢喜,富翁骄傲而寒士受虐。害虫定会被扫除,南方的少数民族不敢北上。勇猛的将领死也不惧,贫穷的野僧烤芋头也快乐。九头鬼车全部逃遁,三足神兽能跳跃。灯光的晕圈中,蝴蝶栩栩如生,皮肤因寒冷而感到粗糙,鸡叫声喔喔。预见麦子和饵料堆满村场,米价在城墙外围地区已减。忽然得到皮肤使者的奇丽诗句,韵脚不易继续,笔尖屡次停顿。颍阴的故事聚集在星堂,汶叟先生的元祐风格。禁止使用某些词语的规定,如今再次见到苏轼的学问。幸好我忧国忧民,无事可做,煎水烹茶,聊以自酌。

赏析

这首作品以冬末春初的气候变化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多重景象。诗中,方回巧妙地运用了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深刻感受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即使在严寒和困境中,也能找到生活的乐趣和希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方回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