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皇恩

· 王恽
佳节近中秋,秋霖晴快。飞净残云碧空大。金波穆穆,掩尽玉绳光彩。坐来风露冷、青冥外。 世运难前,儒冠何赖。四壁相如到沽卖。纷纷过眼,多少时情物态。杳然清梦去、桴沧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秋霖(qiū lín):秋天的连绵雨。
  • 穆穆(mù mù):形容月光柔和、美好。
  • 玉绳(yù shéng):指天空中两星之间的连线,常用来比喻银河。
  • 青冥(qīng míng):指天空。
  • 世运(shì yùn):时代的命运。
  • 儒冠(rú guān):指儒生的帽子,代指儒生或学问。
  • 四壁相如(sì bì xiàng rú):比喻家境贫寒,典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家贫,只有四面墙壁。
  • 沽卖(gū mài):卖。
  • 杳然(yǎo rán):深远、幽暗的样子。
  • 桴沧海(fú cāng hǎi):乘木筏漂流在广阔的海上。

翻译

佳节临近中秋,秋天的连绵雨突然放晴,天空变得清澈,残云飞尽,呈现出一片碧蓝。月光柔和美好,遮掩了银河的光彩。坐下来感受到风露的寒意,仿佛置身于青天之外。

时代的命运难以预料,儒生的学问又有何用?家境贫寒如同司马相如,只能四处卖文为生。纷纷扰扰的世事,多少是人情世态。在深远的梦境中,我乘着木筏漂流在广阔的海上。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中秋佳节前的景象,通过对秋霖放晴、月光皎洁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中“世运难前,儒冠何赖”反映了作者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境遇的感慨,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结尾的“杳然清梦去、桴沧海”则寄托了作者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

王恽

王恽

元卫州汲县人,字仲谋。世祖中统元年为左丞姚枢征,为详议官。至京师,上书论时政,擢中书省详定官。累迁为中书省左右司都事。在任治钱谷,擢材能,议典礼,考制度,为同僚所服。至元五年,建御史台,首拜监察御史。后出为河南、河北、山东、福建等地提刑按察副使。至元二十九年见世祖于柳林宫,上万言书,极陈时政,授翰林学士。成宗即位,加通议大夫,知制诰,参与修国史,奉旨纂修《世祖实录》。恽师从元好问,好学善为文,也能诗词。有《秋涧先生大全集》。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