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边竹枝词八首

· 王逢
北望大江南望城,席帽马鞍屏障横。 侬是小山渔泊户,水口风门过一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席帽:一种用芦苇、竹子等编成的帽子,用来遮阳或防雨。
  • 马鞍:放在马背上供人骑坐的器具。
  •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的东西,这里指山峦。
  • :古时吴语中的“我”。
  • 小山:小山丘。
  • 渔泊户:以捕鱼为生的水上人家。
  • 水口:水流的出入口。
  • 风门:指风口,风能通过的地方。

翻译

北望是浩荡的大江,南望是繁华的城池, 头上戴着席帽,马鞍旁是连绵的山峦。 我是那小山丘旁的水上人家, 在水的入口和风的门户间,度过我的一生。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渔村生活画面。诗人以北望大江、南望城池的广阔视野开篇,对比出自己简朴的生活环境。通过“席帽马鞍屏障横”的描绘,展现了渔民日常的装束和周围的自然景观。后两句“侬是小山渔泊户,水口风门过一生”则深刻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满足和宁静安详的心境,体现了对自然和简单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王逢

元明间常州府江阴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颂》,台臣荐之,称疾辞。避乱于淞之青龙江,再迁上海乌泥泾,筑草堂以居,自号最闲园丁。辞张士诚征辟,而为之划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学录用,有司敦迫上道,坚卧不起。自称席帽山人。诗多怀古伤今,于张氏之亡,颇多感慨。有《梧溪诗集》七卷,记载元、明之际人才国事,多史家所未备。 ► 28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