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莲松桧图歌书遂昌山人郑明德序后

· 王逢
莲公画称东吴精,草蔓花房未尝写。森张意象亭毒表,辄有神人助挥洒。 常州貌得剑井松,剑气曣温相郁葱。膏流节离祸幸免,至今颜色青于铜。 孔庙之桧尤硉矹,地媪所守龙所窟。栾柯落阴根走石,疑是忠臣旧埋骨。 松兮桧兮岂偶然,陵霜轹雪兵燹年。箭痕刀瘢尽皲裂,用命欲拄将崩天。 王姚凭城亲被坚,身歼城破百代传。无人上请配张许,日夜二物风雷缠。 郑君古君子,此文此画良有以。我题短章非斗靡,用吊忠魂附遗史。 吁嗟烈士长已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莲公:指僧人莲,擅长绘画。
  • 东吴精:东吴地区的精湛技艺。
  • 草蔓花房:指草本植物和花卉。
  • 森张意象:指画中景物的形象鲜明。
  • 亭毒表:亭台楼阁和毒蛇的象征。
  • 剑井松:指常州剑井旁的松树。
  • 剑气曣温:剑气隐约可见,温暖如春。
  • 膏流节离:指松树的油脂流淌,枝节分离。
  • 孔庙之桧:孔庙中的柏树。
  • 硉矹:形容树木高大挺拔。
  • 地媪所守:地神守护。
  • 栾柯落阴:树枝落下形成的阴凉。
  • 陵霜轹雪:经历霜雪的考验。
  • 兵燹年:战火连年的岁月。
  • 箭痕刀瘢:箭伤和刀痕。
  • 皲裂:皮肤或物体表面因干燥而裂开。
  • 用命欲拄将崩天:比喻忠臣誓死支撑危局。
  • 王姚凭城:王姚依靠城墙。
  • 身歼城破:身死城破。
  • 配张许:配享张巡和许远的祭祀。
  • 风雷缠:风雷环绕,象征英灵不灭。
  • 斗靡:争奇斗艳。
  • 遗史:历史记载。
  • 吁嗟:叹息。

翻译

莲公的画在东吴地区被誉为精湛之作,他从不轻易描绘草本植物和花卉。他的画中景物形象鲜明,仿佛有神人相助,使他的笔触挥洒自如。

他曾描绘常州剑井旁的松树,那松树仿佛隐约散发着剑气,温暖如春,油脂在枝节间流淌,却幸免于灾难,至今依然青翠如铜。

孔庙中的柏树更是高大挺拔,被地神守护,如同龙所栖息的巢穴。树枝落下形成的阴凉,根系深入岩石,让人怀疑这是忠臣旧时的埋骨之地。

松树和柏树的坚韧并非偶然,它们经历了霜雪和战火的考验。树干上的箭伤和刀痕已经裂开,它们誓死支撑着即将崩塌的天空。

王姚依靠城墙,身死城破,百代流传。没有人请求将他们配享张巡和许远的祭祀,但这两棵树日夜被风雷环绕,象征着英灵不灭。

郑君是一位古代的君子,他的这篇文字和这幅画都有着深刻的意义。我写下这首短诗,并非为了争奇斗艳,而是为了纪念忠魂,附在历史记载之中。

唉,烈士们已经长眠。

赏析

这首诗歌赞美了莲公的绘画技艺,通过描绘松树和柏树的形象,表达了忠臣烈士的坚韧和不屈精神。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如“剑气曣温”、“膏流节离”等,生动地描绘了松树的坚韧和孔庙柏树的庄严。通过对松柏的描绘,诗人寄托了对忠臣烈士的敬仰和纪念,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烈士精神的传承。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对忠魂的深情致敬。

王逢

元明间常州府江阴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颂》,台臣荐之,称疾辞。避乱于淞之青龙江,再迁上海乌泥泾,筑草堂以居,自号最闲园丁。辞张士诚征辟,而为之划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学录用,有司敦迫上道,坚卧不起。自称席帽山人。诗多怀古伤今,于张氏之亡,颇多感慨。有《梧溪诗集》七卷,记载元、明之际人才国事,多史家所未备。 ► 28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