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赤岸微晓

· 方回
今年夏雨水,浙右岁事失。 五月客杭城,市民几不粒。 逮乎书云前,稍稍喜晴色。 转手又不然,一雪二十日。 岂止闾巷穷,大半缺衣食。 我穷尤自笑,亦尝二千石。 今如故将军,俗眼不见识。 下舟北关埭,泥水何狼籍。 离披一破伞,?杌两败屐。 俗谚雨夹雪,未易得休息。 大雪复大雨,造物讵容诘。 柁师所见赁,脩广仅数尺。 而我凡五人,卧处殊太窄。 初过皋亭山,垂近临平驿。 有酒二三壶,聊以慰仆厮。 吁嗟岁云暮,何苦事行役。 马援壮志已,阮籍穷途迫。 永夜不复眠,孤篷滴复滴。 天地岂不大,一叶寄兹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浙右:指浙江的西部地区。
  • 岁事失:指农业生产遭受损失。
  • 书云:指农历的十一月。
  • 闾巷:指民间,普通百姓。
  • 二千石:古代官职的俸禄,这里指曾经担任过高官。
  • 北关埭:地名,可能是指杭州北关的堤坝。
  • 离披:破旧的样子。
  • ?杌:形容破败不堪。
  • 雨夹雪:雨和雪同时下。
  • 造物:指自然界,天意。
  • 柁师:船夫。
  • 皋亭山:山名,位于杭州。
  • 临平驿:古代的驿站名,位于杭州附近。
  • 仆厮:仆人。
  • 马援:东汉名将,这里指作者自己有马援般的壮志。
  • 阮籍:三国时期魏国诗人,以其《咏怀诗》著名,这里指作者自己像阮籍一样感到穷途末路。

翻译

今年夏天的雨水,浙江西部地区的农业生产遭受了损失。五月我在杭州城,市民几乎吃不上饭。到了农历十一月前,天气稍微转晴,让人感到高兴。但转手间情况又变了,一场雪持续了二十天。不仅民间百姓生活困苦,大多数人还缺衣少食。我自己虽然贫穷,但也曾担任过二千石的高官。现在却像被世人遗忘的将军,普通人根本不认识我。离开杭州北关的堤坝,泥水弄得一片狼藉。我带着一把破伞,穿着破败不堪的鞋子。俗语说雨夹雪,天气难以好转。大雪接着大雨,自然界似乎不容置疑。船夫看到的船只,长度和宽度只有几尺。而船上共有五人,卧处非常狭窄。初过皋亭山,快要到达临平驿。我带了两三壶酒,只是为了慰劳仆人。哎呀,岁月已晚,为何还要辛苦奔波。我虽有马援般的壮志,却像阮籍一样感到穷途末路。整个长夜无法入眠,孤独的船篷上雨滴不断。天地虽大,今夜我却只能寄身于这一叶小舟之中。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浙江西部遭遇连绵雨雪后的艰难旅程和心境。通过对比自己曾经的官职与现状,表达了作者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无奈。诗中运用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作者在困境中的孤独与坚持。通过对自然灾害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艰难和人民的疾苦,体现了作者对民生的深切关怀。整体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元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