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

· 王冕
松柏引藤萝,反被藤萝绕。 刬草养禾苗,禾苗不如草。 物情有更变,世事何足道? 君子小人交,岂能长永好? 云游本无定,潦水空浩渺。 消涸固有时,畴能见机早。 春风泛红绿,造化太奇巧。 昨朝杨柳花,今日浮萍草。 学佛不成佛,求仙岂能仙? 人生因有贪,所以不自然。 秦皇既已矣,梁武亦可怜。 何如饭牛翁,万事付无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刬草:铲除杂草。
  • 物情:事物的情理。
  • 云游:像云一样四处游历。
  • 潦水:积水。
  • 消涸:干涸消失。
  • 畴能:谁能。
  • 见机:察觉事物的细微变化。
  • 造化:自然界的创造者,也指自然。
  • 秦皇:秦始皇。
  • 梁武:梁武帝。
  • 饭牛翁:指隐居不问世事的人。

翻译

松柏本想引导藤萝生长,却不料反被藤萝缠绕。 铲除杂草以养育禾苗,但禾苗却不如杂草茂盛。 事物的情理会有变化,世间的纷扰又何足挂齿? 君子与小人交往,怎能长久保持友好? 像云一样四处游历,积水空旷而浩渺。 干涸消失固然有时,谁能早早察觉其中的变化? 春风吹拂,红花绿叶,自然界的创造者真是奇巧无比。 昨天的杨柳花,今天已变成浮萍草。 学佛却不成佛,求仙又怎能成仙? 人生因为有贪欲,所以显得不自然。 秦始皇已成过去,梁武帝也令人怜悯。 何不像隐居的饭牛翁,将万事都付之无言。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自然界的现象,如松柏与藤萝、禾苗与杂草的关系,隐喻了人世间的复杂情感和无常变化。诗中“物情有更变,世事何足道?”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的深刻认识,以及对于纷扰世事的超然态度。后文通过对自然界春景的描绘,进一步以“昨朝杨柳花,今日浮萍草”来象征人生的短暂和变化无常。最后,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秦始皇和梁武帝的提及,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纷繁世事的厌倦和对简朴生活的渴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和世事的深刻洞察。

王冕

王冕

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诸暨枫桥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为诗人,画家。他以画梅著称,尤工墨梅。王冕诗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他性格孤傲,鄙视权贵。有《竹斋集》3卷,续集2卷。存世画迹有《三君子图》、《墨梅图》等。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1]在小学课文《少年王冕》里写到,他总是把好的留给母亲,由此看出他也是一个孝子。后来王冕为躲避朝廷征聘,隐居会稽山中,得病去世。 ► 7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