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山值寇读杜诗有感

杜曲衣冠尽,群凶转跳梁。 疏林巢燕雀,空谷斗豺狼。 衣湿彭衙雨,砧敲楚岸霜。 年荒难自给,拾橡当糇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奕山: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值寇:遇到盗贼。
  • 杜诗:指杜甫的诗。
  • 杜曲:地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杜甫曾在此居住。
  • 衣冠:指士族、文人。
  • 群凶:指盗贼或叛乱者。
  • 跳梁:跳跃,形容盗贼的猖獗。
  • 疏林:稀疏的树林。
  • 巢燕雀:燕雀筑巢,比喻小人得志。
  • 空谷:空旷的山谷。
  • 斗豺狼:豺狼争斗,比喻恶人争斗。
  • 彭衙:地名,在今陕西省。
  • 砧敲楚岸霜:砧,捣衣石;楚岸,楚地的河岸;霜,比喻寒冷。
  • 拾橡:拾取橡实。
  • 糇粮:干粮。

翻译

在奕山遇到盗贼,读杜甫的诗有所感触。 杜曲的士族已经凋零,盗贼们更加猖獗。 稀疏的树林中燕雀筑巢,空旷的山谷里豺狼争斗。 衣服被彭衙的雨水打湿,砧声敲打着楚岸的寒霜。 年景荒凉难以自给自足,拾取橡实当作干粮。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奕山遭遇盗贼的情景,反映了社会的动荡和民生的艰难。诗中“杜曲衣冠尽”一句,既表达了对杜甫时代的怀念,也暗含了对当时士族衰落的哀叹。“群凶转跳梁”则生动地描绘了盗贼的猖獗。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社会的混乱和人民的困苦。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民生的关怀。

尹廷高

廷高,字仲明,别号六峰,遂昌人。其父竹坡,当宋季以能诗称。仲明遭乱转徙,宋亡二十年,始归故乡。尝掌教于永嘉,秩满至京,谢病归。所著有《玉井樵唱正续稿》。自题其卷首云:「先君登癸丑奉常第,宦游湖海,作诗凡千馀首。丙子,家燬于寇,遗编散落,无一存者。仅忆《秋日寄僧》一联曰:『白蘋影蘸无痕水,黄菊香催未了诗。』先业无传,雅道几废,不肖孤之罪也。」观此,则仲明诗学,有自来矣。 ► 28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