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过苍墩江隐居

· 王逢
白茅萧萧风色昏,归人自语烟际村。 我骑蹇驴童抱樽,记得君家忘却门。 径穿竹入背江路,傍是梁朝敬宗墓。 月中对鹤吹洞箫,露水琤然落高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白茅:一种植物,这里指茅草。
  • 萧萧:形容风声。
  • 蹇驴:行走缓慢的驴子。
  • :古代盛酒的器具。
  • :靠近。
  • 梁朝敬宗墓:指南朝梁敬帝的墓。
  • 琤然:形容声音清脆。

翻译

风中白茅草发出萧萧声响,天色昏暗,我自言自语地走向烟雾缭绕的村庄。我骑着缓慢的驴子,童仆抱着酒樽,虽然记得你家,却忘记了具体的门。小径穿过竹林,通往背对江边的路,旁边是南朝梁敬帝的墓。在月光下,我对着鹤吹奏洞箫,露水清脆地落在高高的树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归家的场景,通过风中的白茅、昏暗的天色、烟雾中的村庄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诗中“我骑蹇驴童抱樽”一句,既展现了诗人的旅途艰辛,又透露出一种随遇而安的豁达。后两句通过对月吹箫、露水落树的描写,进一步以自然之声、之景来衬托诗人的孤独与超然,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王逢

元明间常州府江阴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颂》,台臣荐之,称疾辞。避乱于淞之青龙江,再迁上海乌泥泾,筑草堂以居,自号最闲园丁。辞张士诚征辟,而为之划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学录用,有司敦迫上道,坚卧不起。自称席帽山人。诗多怀古伤今,于张氏之亡,颇多感慨。有《梧溪诗集》七卷,记载元、明之际人才国事,多史家所未备。 ► 28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