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十二首
风高紫兰摧,雪近黄菊槁。
物理有代谢,焉得长美好。
古圣毓庶物,必欲使寿老。
不幸凶短折,岂若保终考。
庄生强齐物,妄谓彭聃夭。
龟鹤动千龄,难与蜉蝣道。
什袭夜光璧,谁忍碎兹宝。
我评菊与兰,终胜百凡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杂兴:随感而发的诗。
- 物理:事物的道理。
- 代谢:交替变化。
- 毓:养育。
- 凶短折:不幸早逝。
- 终考:终老。
- 庄生:指庄子,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 齐物:庄子的一篇,主张万物平等。
- 彭聃:彭祖和老子,传说中的长寿者。
- 夭:早逝。
- 龟鹤:象征长寿的动物。
- 千龄:千年。
- 蜉蝣:一种生命短暂的昆虫。
- 什袭:重重包裹。
- 夜光璧:珍贵的玉石。
- 评:评价。
- 百凡草:普通的草。
翻译
风势强劲,紫兰凋零;雪即将来临,黄菊枯萎。事物的道理是交替变化,怎能永远美好。古代的圣人养育万物,必定希望它们长寿。不幸的是,有些生命短暂,不如保持终老。庄子虽然主张万物平等,却错误地认为彭祖和老子的长寿是早逝。龟和鹤能活千年,难以与生命短暂的蜉蝣相比。珍贵的夜光璧被重重包裹,谁忍心将其打碎。我认为菊花和兰花,终究胜过普通的草。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引出了对生命和价值的深刻思考。诗人借紫兰和黄菊的凋零,表达了万物皆有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进而反思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诗中对庄子的“齐物论”提出质疑,认为即使是传说中的长寿者,也难逃生命的终结。最后,诗人以菊花和兰花为例,强调了某些事物虽终将凋零,但其内在的价值和美是普通草木所不能比拟的。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生命哲理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