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正公楷书昌黎伯夷颂平江李使君信之久藏真本以归文正远孙族长士贵祠以少牢复其家
班固人表吾尝疑,第一武王二伯夷。
我谓伯夷可第一,武未尽善宜二之。
退之第一唐文人,希文第一宋辅臣。
韩为夷颂范为写,三绝谁为什袭珍。
星奎运踰三百年,皇祐庆历诸钜贤。
逮至渡江乾淳后,珠题玉跋盈长篇。
范氏衮衮饶公侯,幽州栝州至苏州。
行军元昊惊破胆,义庄睦族春复秋。
子子孙孙居吴中,指李后人今黄龚。
锦囊偶贮此三绝,燕香夜寒吐长虹。
衮衣绣衣观且誇,故国乔木兴咨嗟。
大尹不吝归赵璧,祠以少牢复其家。
提学翰林索我诗,肯捐此宝真复奇。
授者良难受者易,即此可刊遗爱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班固人表:班固所著的《汉书》中的人物列表。
- 武王:周武王,周朝的开国君主。
- 伯夷:古代著名的贤人,与弟弟叔齐因忠于商朝而拒绝吃周朝的粮食,最终饿死。
- 退之:韩愈的字,唐代著名文学家。
- 希文:范仲淹的字,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 三绝:指韩愈的《伯夷颂》、范仲淹的书法以及这首诗本身。
- 星奎运踰:星象运行超过。
- 皇祐庆历:宋仁宗的两个年号,分别指1049-1054年和1041-1048年。
- 乾淳后:指南宋乾道和淳熙年间,即1165-1189年。
- 珠题玉跋:珍贵的题跋。
- 幽州栝州:古代地名,分别位于今河北省和山东省。
- 行军元昊:指西夏的开国皇帝李元昊。
- 义庄睦族:指范仲淹设立的义庄,用以救济族人。
- 指李后人今黄龚:指李信之后的后人,如黄龚等。
- 燕香夜寒吐长虹:形容夜晚的香气和壮丽的景象。
- 衮衣绣衣:古代贵族的服饰。
- 故国乔木:指故乡的高大树木,比喻故乡的景物。
- 大尹不吝归赵璧:指李信不吝惜将珍贵的书法归还给范仲淹的后人。
- 提学翰林:指负责教育及选拔官员的翰林学士。
- 遗爱碑:纪念某人恩德的碑。
翻译
班固的《汉书》中的人物列表,我曾怀疑,第一是武王,第二是伯夷。我认为伯夷应是第一,武王虽好但未尽善,应排在第二。韩愈是唐代第一文人,范仲淹是宋代第一辅臣。韩愈写了《伯夷颂》,范仲淹书写了这篇颂,三者结合,谁能为这珍宝珍藏?星象运行超过三百年,从皇祐到庆历,再到乾淳,许多杰出人物涌现。到了南宋,珍贵的题跋和文章满篇。范氏家族中有很多公侯,从幽州到栝州再到苏州。范仲淹的行军令元昊惊恐,他设立的义庄和睦族人,春去秋来。子子孙孙居住在吴中,李信的后人如黄龚。锦囊中偶尔珍藏这三绝,夜晚的香气和壮丽的景象。穿着华丽的衣服观看并夸赞,故乡的高大树木让人感慨。李信不吝惜将珍贵的书法归还给范仲淹的后人,并在祠堂中用少牢祭祀,恢复其家族的名誉。提学翰林向我索诗,愿意捐出这宝物真是奇事。给予者难以接受,接受者容易,这足以刻在纪念某人恩德的碑上。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对珍贵文物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诗中,作者对伯夷和武王的评价,以及对韩愈和范仲淹的赞扬,反映了他对道德和文学价值的重视。同时,通过对范氏家族和珍贵书法的描述,诗也表达了对文化遗产的珍视和对家族荣誉的尊重。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历史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