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鉴山月歌

· 方回
诗人诗向虚空攫,平地望月不可摸。 或谓高山去天近,好登东岳陟西岳。 岳峰峻极未到天,仰面难舐兔臼药。 末由手挽月娥衣,诗思肯从天上落。 不如斟月入杯中,诗酒肠吸杯月空。 一杯一首百杯百,天送佳句来长风。 仙人轻举跨飞鹤,游子归思随征鸿。 扶摇直上九万里,未办顶摩丹桂宫。 所以诗人世难得,倚靠梯凳探月窟。 山头拿月月愈远,尘里抉诗诗不出。 大江汹涌波跳金,谪仙捉月沦采石。 是为诗人善搜诗,何知君非今李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jué):抓取。
  • (shì):舔。
  • 兔臼药:指月宫中的仙药,传说由玉兔捣制。
  • 月娥:指嫦娥,月宫中的仙女。
  • 末由:无从,没有机会。
  • 斟月:比喻斟酒。
  • 诗酒肠吸杯月空:形容饮酒作诗,意境空灵。
  • 仙人轻举:形容仙人轻盈地飞升。
  • 游子归思:指出门在外的游子思乡之情。
  • 征鸿:远行的鸿雁,常用来比喻远行的人。
  • 扶摇直上:形容直线上升,比喻迅速升迁或提高。
  • 顶摩丹桂宫:指到达月宫。
  • 梯凳:比喻努力攀登的手段。
  • 山头拿月:比喻在高山之巅试图触摸月亮。
  • 尘里抉诗:在尘世中寻找诗意。
  • 谪仙:被贬下凡的仙人,这里指李白。
  • 捉月:比喻诗人的豪放不羁,也指李白的诗作《望庐山瀑布》中的“捉月”。
  • 采石:地名,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传说李白在此捉月而逝。

翻译

诗人试图将诗意从虚空中抓取,平地上望月却无法触摸。有人说高山离天近,于是诗人登上东岳和西岳。岳峰虽高却未到天,抬头也舔不到月宫的仙药。无从手挽月宫中的嫦娥衣,诗思怎能从天上降落。不如将月亮斟入杯中,诗与酒在肠中吸取,杯中的月亮也空了。一杯酒一首诗,百杯酒百首诗,天风送来佳句。仙人轻盈地乘鹤飞升,游子则随征鸿思归。直线上升九万里,也未曾到达月宫。所以诗人难得,只能依靠梯凳探寻月宫。山头试图捉月,月亮却更远,尘世中寻找诗意,诗却不出。大江汹涌,波光跳跃如金,谪仙李白在采石捉月。这是因为诗人善于寻找诗意,你怎么知道你不是当代的李白呢?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诗人对月宫的向往和对诗歌创作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高远理想的追求和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斟月入杯中”、“诗酒肠吸杯月空”等,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独特感受。同时,通过对李白“捉月”传说的引用,诗人表达了对伟大诗人的敬仰和对自身创作的自信。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文学才华和艺术追求。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