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馀元遗山来拜祖庭有纪行十首遂倚歌之先后殊时感慨一也和元遗山九首
耕民昧帝力,焉用典与谟。
奈何降衷后,气禀分贤愚。
天锡孔孟氏,一整绰有馀。
廓哉邹鲁地,良足容轩车。
皇皇七十国,辙迹何区区。
谁知百世下,流作章句儒。
掌股弄神器,敝屣直弃如。
遂令桐梓地,尽化荆棘涂。
昏林畏馋啖,秉烛来趋隅。
巫咸倘可问,为我还其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金馀元遗山:指金朝末年的文学家元好问,他的号是遗山。
- 祖庭:指家族的祠堂或祖先的墓地。
- 纪行:记录旅行或游历的诗文。
- 遂倚歌之:于是就依着歌曲的节奏来写诗。
- 先后殊时:指时间上的先后不同。
- 感慨一也:感慨是相同的。
- 耕民:农民。
- 帝力:天子的力量或天命。
- 典与谟:典章和谋略,指古代的典籍和政治策略。
- 降衷:天意降下的恩惠。
- 气禀:天赋的气质。
- 孔孟氏:孔子和孟子。
- 一整绰有馀:整顿得非常充分,绰绰有余。
- 廓哉:广阔的样子。
- 邹鲁地:指古代的邹国和鲁国,是孔孟的故乡。
- 容轩车:容纳高大的车辆,比喻地方宽广。
- 皇皇七十国:指春秋时期的众多国家。
- 辙迹:车轮的痕迹,比喻行踪。
- 区区:形容范围小或数量少。
- 章句儒:指只会死记硬背经典章句的儒生。
- 掌股弄神器:比喻掌握国家大权。
- 敝屣:破旧的鞋子,比喻不值钱的东西。
- 直弃如:直接抛弃,如同丢弃。
- 桐梓地:指古代的桐国和梓国,比喻文化的发源地。
- 荆棘涂:荆棘丛生的地方,比喻荒芜。
- 昏林:昏暗的树林。
- 馋啖:贪婪地吃,比喻贪婪的人。
- 秉烛:拿着蜡烛。
- 趋隅:走向角落,比喻寻求庇护。
- 巫咸:古代传说中的神巫,能通天地。
- 还其初:回到最初的状态。
翻译
农民们不明白天子的力量,又怎会使用古代的典章和谋略呢?为何在天意降下恩惠之后,人们的气质和智慧会有贤愚之分?上天赐予了孔子和孟子,他们整顿社会绰绰有余。广阔的邹鲁之地,足以容纳高大的车辆。春秋时期的七十多个国家,他们的行踪是多么的有限。谁能想到百世之后,这些国家变成了只会死记硬背经典章句的儒生。掌握国家大权的人,将这些文化遗产视如破旧的鞋子,直接抛弃。于是,文化的圣地桐梓之地,变成了荆棘丛生的荒芜之地。在昏暗的树林中,畏惧贪婪之人的侵蚀,我拿着蜡烛寻求庇护。如果可以问巫咸,我希望能回到最初的状态。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文化和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文化衰落的深切忧虑和对回归文化本源的渴望。诗中,诗人以农民对天命的无知为引子,批判了当时社会的文化现状,即只会死记硬背而缺乏真正理解和实践的儒生。诗人通过对孔孟时代的怀念,以及对春秋时期众多国家的描述,展现了对古代文化繁荣的向往。最后,诗人以寻求巫咸的帮助,表达了对恢复文化纯正和本源的强烈愿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