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俞碧岩体仁刊图书
上古包羲卦初画,五行之金刀为革。
两仪四象生□□,□初一圈为太极。
八卦之上六十四,右乾左坤名曰易。
因重□定科斗书,削木为方竹为册。
捣纸束毫写今字,世降俗□动山积。
何如简径却艰难,筱簜梓桐事雕刻。
所以近人刊图书,篆籀依稀规鸟迹。
博雅君子具老眼,尔□生者□不识。
紫阳山西星源州,遥见长虹贯白日。
伊人□□□□间,云气开晴碧岩碧。
一旦飘然□□湖,硎刃如□□□□。
谁尝石鼓玩陈仓,忽似野碑揭邹峄。
赠我三印红屈蟠,细□游丝疏复密。
侯王黄金橐驼纽,韩彭何曾得渠力。
如我□绿绶亦无,不过小匣藏寸物。
閒诗倡和外谨封,家书时用报儿侄。
佩之如宝汉刚卯,不惧取将轰霹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包羲:即伏羲,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一,被认为是八卦的创造者。
-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古代中国哲学中的基本元素。
- 刀为革:指用金属刀具刻画文字,革指皮革,古代常在皮革上刻字。
- 两仪四象:两仪指阴阳,四象指少阳、太阳、少阴、太阴,是古代哲学中的概念。
- 一圈为太极:太极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概念,代表宇宙最初的状态,一圈象征太极的圆融和无限。
- 八卦:由三个爻(阳爻和阴爻)组成的八种基本组合,代表自然界的基本现象和变化。
- 科斗书:古代的一种文字,形状像蝌蚪,故名。
- 筱簜梓桐:筱指小竹,簜指大竹,梓桐指梓木和桐木,这里指用于雕刻的材料。
- 篆籀:篆书和籀文,古代的两种文字形式。
- 紫阳山:地名,位于今安徽省。
- 星源州:地名,古代行政区划。
- 硎刃:磨刀石上的刀刃,比喻锋利。
- 石鼓:古代的一种石刻,上面刻有文字或图案。
- 橐驼纽:古代印章上的一种装饰,形状像骆驼。
- 绿绶:古代官员佩戴的绿色丝带,代表官职。
- 刚卯:古代的一种玉器,形状像方形的印章。
翻译
上古时期,伏羲首次画出八卦,使用五行中的金来刻画文字。阴阳两仪和四象生成了太极,最初只是一圈象征着宇宙的原始状态。八卦之上又衍生出六十四卦,右边是乾卦,左边是坤卦,这被称为易经。随后发展出科斗书,用削木和竹子制成方册。捣碎纸张,束起毫笔书写现代文字,世代变迁,习俗也随之改变,积累了大量的文字。相比之下,简单的路径却显得艰难,使用小竹、大竹、梓木和桐木进行雕刻。因此,近代的图书都是用篆书和籀文依稀模仿古代的鸟迹文字。博学的长者们具有老练的眼光,而年轻的我们却难以识别这些文字。
在紫阳山的西边,星源州,远远望去,仿佛能看到长虹横贯白日。那位在碧岩之间,云气散开,晴空万里。有一天,他飘然来到湖边,刀刃如新,技艺高超。他曾尝试模仿陈仓的石鼓文,突然间又像是邹峄的野碑。他赠给我三枚红色的印章,雕刻精细,线条疏密有致。即使是侯王的黄金印章,也未必有这般力量。像我这样的小官,连绿色的绶带都没有,只能用小匣子收藏这些小物件。除了闲暇时与朋友和诗,这些印章还用来封缄家书,时常用来给儿侄们写信。佩戴这些印章,就像佩戴汉代的刚卯玉器,不怕被雷电击中。
赏析
这首诗通过回顾古代文字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深厚感情和对篆刻艺术的赞美。诗中,作者通过对伏羲八卦、五行、两仪四象等古代哲学概念的描述,引出了对古代文字和篆刻艺术的探讨。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友人赠予的印章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艺术品的珍视和对友人才华的赞赏。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既展现了古代文化的魅力,也体现了作者对传统艺术的尊重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