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康彦博文夫吉州教长句二十韵

· 方回
庙廊谒贤饭吐哺,留子翰林不肯住。 阎公大学今儒宗,邀子同宿玉堂雾。 曰我天南有严亲,滫瀡旨甘奉朝暮。 得一泮水广文官,匹马扁舟遂南渡。 未爱红药当阶翻,但忆芝山携酒句。 江东自鄱溯江西,郡曰青原洲白鹭。 欧阳文逮周益公,诚斋诗传杨长孺。 比户弦诵家书灯,子往为师异瓜戍。 人才炉冶入老手,镆铘干将由我铸。 即今场屋已无用,五言省题八韵赋。 人心天理不可磨,秉彝物则常如故。 五天竺国身出神,三蓬莱山臂生羽。 缁黄引之入迷途,残魄零魂应悔误。 昌黎原道孟七篇,除蛔刬蛲剔鱼蠹。 子当以此据皋比,正正邪邪明举错。 本根树立谨心术,节目设张行法度。 子曾精读万卷书,子又远游万里路。 诸生北面孰不服,穷理尽性摆传注。 天民先觉敢自许,作成后进定无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1. 庙廊谒贤饭吐哺:庙廊,指朝廷;谒,拜见;饭吐哺,比喻贤人急于接待来访者。
  2. 玉堂雾:玉堂,指翰林院;雾,比喻高深莫测。
  3. 滫瀡旨甘:滫瀡,指精美的食物;旨甘,美味。
  4. 泮水广文官:泮水,古代学宫前的水池,代指学宫;广文,指学识广博的官员。
  5. 匹马扁舟:匹马,一匹马;扁舟,小船。
  6. 红药当阶翻:红药,指红花;当阶翻,指花儿在台阶上翻飞。
  7. 芝山携酒句:芝山,山名;携酒句,指带着酒去山中游玩的诗句。
  8. 比户弦诵家书灯:比户,家家户户;弦诵,指读书声;家书灯,指家中的读书灯。
  9. 子往为师异瓜戍:子,你;为师,做老师;异瓜戍,指不同于守卫边疆的士兵。
  10. 镆铘干将由我铸:镆铘、干将,古代名剑;由我铸,由我来铸造。
  11. 五言省题八韵赋:五言,指五言诗;省题,指省略题目;八韵赋,指八韵的赋文。
  12. 秉彝物则常如故:秉彝,指遵循常理;物则,事物的法则;常如故,常常不变。
  13. 五天竺国身出神:五天竺,指印度;身出神,指身体出神入化。
  14. 三蓬莱山臂生羽:三蓬莱,指神话中的仙山;臂生羽,指手臂长出翅膀。
  15. 缁黄引之入迷途:缁黄,指僧人和道士;引之入迷途,引导人走入迷途。
  16. 昌黎原道孟七篇:昌黎,指韩愈;原道,指韩愈的著作《原道》;孟七篇,指孟子的七篇著作。
  17. 除蛔刬蛲剔鱼蠹:除蛔,除去蛔虫;刬蛲,除去蛲虫;剔鱼蠹,剔除鱼中的蠹虫。
  18. 子当以此据皋比:子,你;以此,用这个;据皋比,指占据讲席。
  19. 本根树立谨心术:本根,指根本;树立,建立;谨心术,指谨慎的心思。
  20. 节目设张行法度:节目,指条目;设张,设立;行法度,执行法度。
  21. 天民先觉敢自许:天民,指有天赋的人;先觉,先知先觉;敢自许,敢于自称。
  22. 作成后进定无数:作成,培养成功;后进,后来的学生;定无数,一定有很多。

翻译

在朝廷中急切地接待贤人,留你在翰林院却不愿久留。阎公是当今的儒学大师,邀请你一同在翰林院深造。你说你在南方有年迈的父母,需要你早晚奉养。你得到了一个学宫的官职,独自一人乘小船南下。你不喜欢红花在台阶上翻飞,只怀念带着酒去芝山游玩的诗句。从江东沿着鄱阳湖到江西,那里有青原山和白鹭洲。欧阳修的文章传给了周必大,杨万里的诗传给了杨长孺。家家户户都在读书,你前去那里做老师,不同于守卫边疆的士兵。现在的人才培养就像老手炼剑,由我来铸造名剑。现在的科举考试已经不考五言诗和八韵赋了。但人心和天理是不可磨灭的,常理和法则永远不变。有些人身体出神入化,有些人手臂长出翅膀。僧人和道士引导人走入迷途,残魂零魄应该后悔。韩愈的《原道》和孟子的七篇著作,除去蛔虫、蛲虫和鱼中的蠹虫。你应该用这些来占据讲席,明确正邪,明辨是非。建立根本,谨慎心思,设立条目,执行法度。你曾精读万卷书,又远游万里路。学生们北面拜你为师,没有人不服从,你穷究道理,尽展性灵,摒弃传注。你敢于自称是有天赋的先知先觉,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定很多。

赏析

这首作品以送别康彦博前往吉州教书为背景,通过对康彦博的赞美和对其未来的期望,展现了作者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对人才的培养的深刻见解。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典故和比喻,如“庙廊谒贤饭吐哺”、“玉堂雾”等,形象地描绘了康彦博的才华和品德。同时,通过对教育现状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展望,表达了作者对教育改革的期望和对人才的渴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人才的尊重。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