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深州故城有怀韩昌黎解牛元翼围事
维唐有藩镇,连衡皆盗区。
污孽互相济,殆似背胁疽。
心腹讧蟊贼,膏血化虫蛆。
厉阶安史乱,王泽不远敷。
河朔有故事,誓作效逆徒。
堂堂裴中令,夷蔡恢皇图。
聊乘破竹势,一制三镇污。
腐败就与决,大赫天王诛。
彼相中妒梗,百裴竟无如。
事机一堕地,涵溃终丧躯。
所以贼凑辈,血人于牙须。
既戕弘正忠,复抗新使符。
靖安门昼锁,长围困貔貙。
昌黎解一言,王略始得舒。
信乎立大事,临机见真儒。
东征过故城,往事秋风徂。
得人国无弱,怀古重欷歔。
文公岂多得,元翼何代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维唐:指唐朝。
- 藩镇:唐代设立的军事行政区划,后常指割据一方的军阀。
- 连衡:联合。
- 盗区:盗贼横行的地方。
- 污孽:邪恶之人。
- 背胁疽:比喻内部的不和与病态。
- 心腹:亲信。
- 讧蟊贼:内乱和害虫,比喻内部的纷争和破坏。
- 膏血:比喻人民的血汗。
- 虫蛆:比喻腐败和堕落。
- 厉阶:祸乱的根源。
- 安史乱:指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叛乱。
- 王泽:皇帝的恩泽。
- 河朔:黄河以北地区。
- 效逆徒:效忠叛逆的人。
- 裴中令:指裴度,唐代名将。
- 夷蔡:平定蔡州。
- 皇图:帝国的版图。
- 破竹势:比喻势如破竹,不可阻挡。
- 一制:统一控制。
- 三镇:指河朔三镇。
- 大赫:大怒。
- 天王:皇帝。
- 妒梗:嫉妒和阻碍。
- 事机:事情的时机。
- 涵溃:比喻内部崩溃。
- 贼凑辈:贼人的同类。
- 戕:杀害。
- 弘正忠:指忠臣。
- 新使符:新的命令。
- 靖安门:城门名。
- 长围:长时间的围困。
- 貔貙:猛兽,比喻敌人。
- 昌黎:韩愈的别称。
- 一言:一句话。
- 王略:帝王的策略。
- 东征:向东征讨。
- 秋风徂:秋风过去。
- 得人:得到人才。
- 国无弱:国家不会衰弱。
- 怀古:怀念古代。
- 重欷歔:深感悲叹。
- 文公:指韩愈。
- 元翼:指牛元翼,唐代将领。
翻译
唐朝时期,藩镇割据,联合起来都是盗贼横行的地方。邪恶之人互相勾结,内部不和如同背上的疽疮。亲信之间发生内乱和破坏,人民的血汗被腐败和堕落所侵蚀。祸乱的根源是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叛乱,皇帝的恩泽未能普及。黄河以北地区有叛逆的传统,效忠叛逆的人。裴度将军平定了蔡州,恢复了帝国的版图。他势如破竹,统一控制了河朔三镇。皇帝大怒,决定诛杀叛逆。然而,朝中有嫉妒和阻碍,裴度最终无法如愿。事情的时机一旦错过,内部就会崩溃,最终导致身败名裂。因此,贼人的同类,嗜血如命。他们先是杀害了忠臣,后又抗拒新的命令。城门被锁,长时间的围困使得敌人如困兽。韩愈的一句话,使得帝王的策略得以实施。确实,在关键时刻,真儒的见解至关重要。向东征讨时,经过故城,往事如秋风般过去。得到人才,国家就不会衰弱,怀念古代,深感悲叹。韩愈这样的文人是难得的,牛元翼这样的将领每个时代都有。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唐朝藩镇割据、内乱和腐败的描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混乱。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如裴度、韩愈和牛元翼的提及,表达了对这些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诗中“昌黎解一言,王略始得舒”一句,突出了韩愈在关键时刻的智慧和作用,体现了诗人对真儒的赞赏。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王恽
元卫州汲县人,字仲谋。世祖中统元年为左丞姚枢征,为详议官。至京师,上书论时政,擢中书省详定官。累迁为中书省左右司都事。在任治钱谷,擢材能,议典礼,考制度,为同僚所服。至元五年,建御史台,首拜监察御史。后出为河南、河北、山东、福建等地提刑按察副使。至元二十九年见世祖于柳林宫,上万言书,极陈时政,授翰林学士。成宗即位,加通议大夫,知制诰,参与修国史,奉旨纂修《世祖实录》。恽师从元好问,好学善为文,也能诗词。有《秋涧先生大全集》。
► 485篇诗文
王恽的其他作品
- 《 周府君祠 》 —— [ 元 ] 王恽
- 《 点绛唇 · 癸酉夏六月五日同河中府官宴白楼 》 —— [ 元 ] 王恽
- 《 觅风字歙砚诗赠侍其府尹 》 —— [ 元 ] 王恽
- 《 甘不剌川在上都西北七百里外董侯承旨扈从北回遇于榆林酒间因及今秋大狝之盛书六绝以纪其事 》 —— [ 元 ] 王恽
- 《 入奏行美圣政而重民急也 》 —— [ 元 ] 王恽
- 《 汉柏 》 —— [ 元 ] 王恽
- 《 浣溪沙 · 付高彦卿 》 —— [ 元 ] 王恽
- 《 临江仙 · 寿李节使 》 —— [ 元 ] 王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