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武惠鲁公林墓四十韵

· 王恽
金驭成阴朽,山东自古强。 限田标镇戍,积愤致抢攘。 武惠当年杰,天心霸业匡。 云龙时际会,风虎日翱翔。 五十连城重,三千战士良。 一朝归版籍,遗爱在耕桑。 甫定先文治,来威戒伐张。 俭恭希大帛,号令肃秋霜。 气革耰锄扰,风还礼义乡。 颂方歌鲁盛,人骇陨星镗。 云出青崖顶,乌瞻泰岱傍。 驱车经鹊里,故宅似汾阳。 山倚祁连冢,祠荒绿野堂。 门旌虚将幄,燕寝尚清香。 有客追畴昔,怀人动慨慷。 王师初破汴,河朔久沦纲。 文物随云散,招徕不一亡。 尽收周礼乐,重辟汉科场。 清秩铨华省,群英萃郡庠。 有金皆冶器,无玉不追章。 蓄德需明主,流波及四方。 星躔从落落,奎彩独煌煌。 嗣相图光绍,先猷在益彰。 雪山宜久重,世业浸丕昌。 帝道开中统,皇风煽八荒。 重推黄阁相,轻是尚书郎。 两署分荷橐,千官列雁行。 至今称济济,所在见跄跄。 原治无多术,推贤用叵量。 措材真得所,收效尽非常。 侯国能如此,朝家化更皇。 阐明虽实理,勉励乏明扬。 一代徐通议,中流号巨防。 试图援手助,潜有跋胡妨。 薄宦新过鲁,诸生惧面墙。 泮田饶乐育,师授奈无望。 可惜弦歌地,虚成笱在梁。 力扶虽切切,事迫去遑遑。 量分功名薄,伤时涕泗滂。 野烟知客恨,先自柏城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è):拜访。
  • 武惠鲁公:指古代某位有武功和仁德的鲁国公。
  • (yù):驾驭,这里指统治。
  • 成阴朽:指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衰败。
  • 抢攘 (qiǎng rǎng):混乱,纷乱。
  • 云龙:比喻英雄豪杰。
  • 风虎:比喻英勇的军队。
  • 版籍:户籍,这里指归顺。
  • 耰锄 (yōu chú):农具,这里指农业。
  • 陨星镗 (yǔn xīng tāng):陨落的星星,比喻重要人物的去世。
  • 门旌 (mén jīng):门前的旗帜,表示尊贵。
  • 燕寝 (yàn qǐn):宫廷中的寝室。
  • 河朔 (hé shuò):黄河以北地区。
  • 招徕 (zhāo lái):招募,吸引。
  • 清秩 (qīng zhì):清高的官职。
  • 铨华省 (quán huá shěng):选拔官员的机构。
  • 奎彩 (kuí cǎi):星光,比喻文采或才华。
  • 嗣相 (sì xiàng):继承相位。
  • 皇风 (huáng fēng):皇帝的教化。
  • 黄阁相 (huáng gé xiàng):指高级官员。
  • 荷橐 (hé tuó):指官员的行李,比喻官职。
  • 雁行 (yàn háng):比喻官员的行列。
  • 跄跄 (qiàng qiàng):形容行走的样子,这里指官员的举止。
  • 叵量 (pǒ liàng):不可估量。
  • 跋胡 (bá hú):指阻碍。
  • 泮田 (pàn tián):指学校。
  • 笱在梁 (gǒu zài liáng):比喻事物处于不利的状态。
  • 遑遑 (huáng huáng):匆忙不安的样子。
  • 柏城 (bǎi chéng):指墓地。

翻译

拜访武惠鲁公的墓地,感慨万分,写下四十行诗。金朝的统治已成过去,山东自古就是强盛之地。为了防御而设立的镇戍,因积怨而导致的混乱。武惠鲁公当年是杰出的英雄,天意使他成就了霸业。英雄豪杰如云龙般聚集,英勇的军队如风虎般翱翔。五十座城池归顺,三千战士忠诚。一旦归顺,便深爱着耕作和桑蚕。刚安定下来,就注重文治,来威慑却戒备征伐。节俭恭敬,号令如秋霜般严明。改变了农业的混乱,风气回归礼义之乡。歌颂鲁国的繁荣,人们惊骇于重要人物的去世。云从青崖顶升起,乌鸦在泰山的旁边瞻望。驱车经过鹊里,看到鲁公的故宅,仿佛汾阳一般。山依偎着祁连的墓冢,祠堂荒凉,绿野堂已荒废。门前的旗帜显示着尊贵,宫廷中的寝室仍散发着清香。有客追忆往昔,怀念之人激动慷慨。王师初破汴京,河朔地区长久沦陷。文物随云散去,招募不止一人。重新收集周朝的礼乐,重开汉朝的科场。选拔官员的机构中,群英荟萃。有金皆被铸造成器,无玉不追求文章。积蓄德行等待明主,流波及四方。星辰从落落中升起,奎彩独放光芒。继承相位,先前的谋略更加显著。雪山宜久重,世业浸润昌盛。帝道开创新统,皇风煽动八荒。重推黄阁相,轻视尚书郎。两署分担荷橐,千官排列如雁行。至今仍称济济,所在见跄跄。原治无多术,推贤用不可估量。措材真得所,收效尽非常。侯国能如此,朝家化更皇。阐明虽实理,勉励乏明扬。一代徐通议,中流号巨防。试图援手助,潜有跋胡妨。薄宦新过鲁,诸生惧面墙。泮田饶乐育,师授奈无望。可惜弦歌地,虚成笱在梁。力扶虽切切,事迫去遑遑。量分功名薄,伤时涕泗滂。野烟知客恨,先自柏城苍。

赏析

这首作品是对武惠鲁公的赞颂和对历史的回顾。诗中,作者通过对武惠鲁公的生平事迹的描述,展现了其英勇和仁德,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同时,诗中也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关切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作者表达了对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既是对过去的回忆,也是对现实的反思。

王恽

王恽

元卫州汲县人,字仲谋。世祖中统元年为左丞姚枢征,为详议官。至京师,上书论时政,擢中书省详定官。累迁为中书省左右司都事。在任治钱谷,擢材能,议典礼,考制度,为同僚所服。至元五年,建御史台,首拜监察御史。后出为河南、河北、山东、福建等地提刑按察副使。至元二十九年见世祖于柳林宫,上万言书,极陈时政,授翰林学士。成宗即位,加通议大夫,知制诰,参与修国史,奉旨纂修《世祖实录》。恽师从元好问,好学善为文,也能诗词。有《秋涧先生大全集》。 ► 485篇诗文

王恽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