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坡公:指苏轼,因其号东坡居士,故称。
- 馀杭:即杭州,苏轼曾任杭州知州。
- 饯客:为离别的人设宴送行。
- 乍远:刚刚离开。
- 旅退:旅途中的退缩或放弃。
- 陈三:指陈抚巳,诗中的人物。
- 天下士:天下间的杰出人才。
- 好德:崇尚道德。
- 熊掌:比喻珍贵的事物或地位。
- 摆手:挥手表示拒绝。
- 谢关键:拒绝重要的机会或提议。
- 观过斯知仁: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过失,可以了解他的仁德。
- 如月蚀辄满:比喻即使有缺陷,也能很快恢复完美。
- 激庸懦:激励平庸懦弱的人。
翻译
苏轼守杭州时,为离别的客人设宴,感伤于他们刚离开。人生最宝贵的是知己,旅途中的退缩怎能忍受。陈抚巳是天下间的杰出人才,我虽未亲见他崇尚道德的行为。他垂涎于珍贵如熊掌的地位,却挥手拒绝重要的机会。通过观察他的过失,我了解到了他的仁德,就像月亮即使被蚀也能很快恢复圆满。他的事迹激励了平庸懦弱的人,我所遗憾的是自己生得太晚,未能亲历其事。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苏轼和陈抚巳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知己的珍视和对高尚品德的向往。诗中,“坡公守馀杭,饯客伤乍远”描绘了苏轼的深情厚谊,而“陈三天下士,好德吾未见”则展现了陈抚巳的高尚品格。通过对比“垂涎嗜熊掌”与“摆手谢关键”,诗人赞美了陈抚巳不为权势所动的高洁。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未能亲见这些伟人的遗憾,以及对他们的敬仰之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知己和道德的深刻理解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