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仇仁近有怀见寄十首

· 方回
我能纳禄君辞聘,大觉蓑衣胜衮衣。 有径弗行缘畏险,无形可见要研几。 就令枵腹常亡赖,尽胜枯骸永不归。 何限戟门委荒草,高堂犹记旧巍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纳禄:接受俸禄,指做官。
  • 辞聘:拒绝聘任,指不接受官职。
  • 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
  • 衮衣:古代帝王或三公穿的礼服。
  • 枵腹:空着肚子,指饥饿。
  • 亡赖:无赖,指无所依靠或无所作为。
  • 枯骸:干枯的尸骨。
  • 戟门:古代官宦人家门前立戟,故称显贵之家为戟门。
  • 巍巍:高大壮观的样子。

翻译

我选择接受俸禄而你却拒绝官职的聘任,我深感蓑衣胜过华丽的衮衣。有路不走是因为害怕危险,无形之物需要深入研究才能得见。即使饿着肚子无所作为,也总比成为一具永不归来的枯骨要好。无数显贵之家的门前荒草丛生,而我仍记得那高堂依旧巍峨壮观。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纳禄”与“辞聘”,“蓑衣”与“衮衣”,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淡漠。诗中“有径弗行缘畏险”一句,既体现了作者对未知危险的警惕,也隐喻了对复杂世事的回避。后两句则通过对比“枵腹”与“枯骸”,强调了生命的可贵,即便生活困顿,也胜过失去生命。结尾的“戟门委荒草”与“高堂巍巍”形成鲜明对比,抒发了对往昔辉煌的怀念与对现实衰败的感慨。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