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临川杨仲权于天庆

· 方回
隐居何所为,性懒绝造请。 驾言东城东,恍兮异人境。 脩廊寂无声,未忍践竹影。 独立味玄澹,徐步入深冷。 秋光照虚庭,拱揖冠服整。 中有专气翁,学道早脱颖。 诚极语谢饰,几动意潜领。 煮茶杂椒榝,案酒粲梨梬。 悦神良会稀,遗物閒晷永。 休官陶元亮,遁世陆脩静。 异代复同调,霞外兹可骋。 研幽挹高致,探妙发遐省。 何言壶中天,心远尘自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造请:拜访。
  • 驾言:驾车出行。
  • 脩廊:长廊。
  • 玄澹:深邃而宁静。
  • 脱颖:比喻才华显露。
  • 椒榝:指香料。
  • 梨梬:梨和枣。
  • 閒晷:闲暇时光。
  • 同调:志趣相投。
  • 高致:高雅的情趣。
  • 遐省:深远的思考。
  • 壶中天:比喻隐居之地。

翻译

隐居生活有何所为?性情懒散,不喜拜访。驾车向东城东行,仿佛进入异域之境。长廊寂静无声,不忍践踏竹影。独自站立,品味深邃宁静,缓缓步入深处,感受寒冷。秋光映照空旷庭院,整理衣冠,拱手作揖。

此中有专心修道的老者,学道早显才华。言辞诚恳,不加修饰,几番话语,意蕴深远。煮茶时加入香料,饮酒时配以梨枣。愉悦神情,难得相会,遗留之物,闲暇时光悠长。

如陶元亮般休官,如陆脩静般遁世。不同时代,却志趣相投,此地可尽情驰骋。深入研究,品味高雅情趣,探索奥妙,引发深远思考。何言隐居之地,心远尘嚣自会远离。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深邃,通过访友的经历,展现了与志同道合者的交流与共鸣。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脩廊寂无声”、“独立味玄澹”,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结尾的“心远尘自辟”更是深化了隐居生活的主题,表达了远离尘嚣、内心宁静的理想状态。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