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从军行七首

· 王逢
大钧播万物,无言自功成。 郦生掉寸舌,不智遭鼎烹。 非熊为王师,饭牛惭客卿。 辕门鼓角动,整驾河汉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大钧:指天或自然。
  • :分布,散布。
  • 郦生:指郦食其,汉初的辩士,因劝说齐王田广归汉而被烹杀。
  • 掉寸舌:指用言语游说。
  • 不智:不明智。
  • 鼎烹:古代的一种酷刑,将人投入鼎中烹煮。
  • 非熊:指姜子牙,传说中他钓于渭滨,周文王梦见非熊而得之,后成为周的军师。
  • 王师:帝王的军队。
  • 饭牛:喂牛,指宁戚喂牛而歌,被齐桓公发现并任用为客卿。
  • 惭客卿:感到羞愧的客卿,指宁戚。
  • 辕门:古代帝王出巡止宿时,用车围成屏障,出入处用两车的车辕相向竖立,作为门,称为辕门。
  • 鼓角:战鼓和号角,古代军中用以传号令、壮军威。
  • 整驾:准备车马,指出征。
  • 河汉:银河,这里比喻军队如银河般横亘。

翻译

天道自然地分布万物,不言不语却自有功成。 郦食其以三寸不烂之舌游说,不明智地遭遇了鼎烹的命运。 姜子牙成为周王的军师,宁戚喂牛而感到羞愧于客卿之位。 军营中的鼓角声响起,军队整装待发,如同银河横亘。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历史人物的命运,展现了天道自然与人间智慧的冲突。诗中“大钧播万物,无言自功成”描绘了自然规律的伟大与不言而喻的成就,而“郦生掉寸舌,不智遭鼎烹”则反映了人间智慧的局限与悲剧。后两句通过对姜子牙和宁戚的描写,进一步以历史典故来表达对天命与人事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王逢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洞察。

王逢

元明间常州府江阴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颂》,台臣荐之,称疾辞。避乱于淞之青龙江,再迁上海乌泥泾,筑草堂以居,自号最闲园丁。辞张士诚征辟,而为之划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学录用,有司敦迫上道,坚卧不起。自称席帽山人。诗多怀古伤今,于张氏之亡,颇多感慨。有《梧溪诗集》七卷,记载元、明之际人才国事,多史家所未备。 ► 28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