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山图

· 王冕
前年放船九江口,秋风猎猎吹蒲柳。 买鱼沽酒待月明,不知江上青山走。 三更吹笛欲唤人,漙漙白露侵衣巾。 故乡遥遥书断绝,空见过雁如飞云。 去年却下七里滩,秋水满江秋月寒。 子陵先生钓鱼处,荒台直起青云端。 先生不受汉廷官,自与山水相盘桓。 至今高节敦廉顽,清风凛凛谁能攀。 泊舟登岸行复止,小径分岐通草市。 石林掩映树青红,正与今年画相似。 茅庐半住林木里,白狗黄鸡小如蚁。 翁媪无言童稚閒,可是太平风俗美。 清溪水落鱼蟹新,东邻酿熟呼西邻。 相牵相把意思真,亲密不异朱陈民。 李端笔力乃巧妙,写我旧日经行到。 岂是老梦眩水墨,不觉掀髯发长啸。 殷家大楼沧江头,留我十日风雨秋。 触景感动客邸愁,便欲卜筑山之幽。 断桥流水无人处,添种梅花三百树。 直待雪晴冰满路,骑驴相逐寻诗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猎猎:形容风声或风吹动事物的声音。
  • 蒲柳:指生长在水边的蒲草和柳树。
  • 沽酒:买酒。
  • 漙漙(tuán tuán):形容露水很多的样子。
  • 书断绝:指与家乡的通信中断。
  • 七里滩:地名,位于浙江。
  • 子陵先生:指东汉隐士严光,字子陵。
  • 盘桓:徘徊,逗留。
  • 敦廉顽:指严光的高洁品格激励着后人。
  • 草市:指乡村的小集市。
  • 石林:由众多奇形怪状的岩石组成的景观。
  • 掩映:遮蔽,映衬。
  • 朱陈民:指亲密无间的村民。
  • 李端:可能是指当时的画家。
  • 掀髯:扬起胡须,形容激动或高兴的样子。
  • 殷家大楼: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卜筑:选择地点建造房屋。
  • 直待:一直等到。

翻译

前年我乘船经过九江口,秋风呼啸吹动着蒲草和柳树。我买了鱼和酒,等待月明,却不知江上的青山已悄然离去。三更时分,我吹笛想要唤醒他人,白露浓重,浸湿了我的衣巾。故乡的通信已经中断,只能看到大雁如同飞云一般掠过。

去年我来到了七里滩,秋水满江,秋月寒冷。那是子陵先生钓鱼的地方,荒台直耸入云端。先生拒绝了汉朝的官职,自己与山水为伴。至今他的高洁品格激励着后人,清风凛凛,无人能及。

我泊舟登岸,行行止止,小径分岔通往草市。石林掩映着青红树木,正与今年的画作相似。茅庐半隐于林木之中,白狗黄鸡小如蚂蚁。老翁老妇无言,孩童闲散,这难道不是太平盛世的美好风俗吗?

清溪水落,鱼蟹新鲜,东邻酿酒熟了,呼唤西邻共享。相互牵扯,真心实意,亲密无间,如同朱陈的村民。李端的笔力巧妙,描绘了我旧日的行踪。难道是老梦迷惑了水墨,我不觉扬起胡须,发出长啸。

殷家大楼位于沧江头,留我十日,风雨秋意。触景生情,感动了我的客邸之愁,便想在山之幽处建造房屋。断桥流水无人之处,我添种了三百棵梅花。一直等到雪晴冰满路,我骑着驴子,相互追逐,寻找诗意而去。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秋天的江上行舟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秋风猎猎吹蒲柳”、“漙漙白露侵衣巾”等,生动地再现了秋天的景象。同时,通过对子陵先生隐居生活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高洁品格的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感悟。

王冕

王冕

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诸暨枫桥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为诗人,画家。他以画梅著称,尤工墨梅。王冕诗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他性格孤傲,鄙视权贵。有《竹斋集》3卷,续集2卷。存世画迹有《三君子图》、《墨梅图》等。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1]在小学课文《少年王冕》里写到,他总是把好的留给母亲,由此看出他也是一个孝子。后来王冕为躲避朝廷征聘,隐居会稽山中,得病去世。 ► 7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