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仙亭

· 王哲
急急回头。得得因由。物物更不追求。见见分明把个,般般打破优游。 净净自然莹彻,清清至是真修。妙妙中间通出入,玄玄里面细寻搜。 了了达冥幽。稳稳拈银棹,惺惺驾、般若神舟。速速去超彼岸,灵灵现住瀛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得得:恰好,正好。
  • 因由:原因,理由。
  • 物物:每一件事物。
  • 见见:每一个见解。
  • 般般:每一种。
  • 优游:悠闲自得。
  • 莹彻:明亮透彻。
  • 真修:真正的修行。
  • 妙妙:奇妙。
  • 玄玄:深奥。
  • 了了:清楚明白。
  • 达冥幽:达到深远的境界。
  • 拈银棹:拿起银色的船桨。
  • 惺惺:清醒明智。
  • 般若:智慧。
  • 神舟:神奇的船。
  • 速速:迅速。
  • 彼岸:佛教中指解脱的境界。
  • 灵灵:灵性。
  • 现住:现在居住。
  • 瀛洲:神话中的仙境。

翻译

急忙回头,恰好有理由。不再追求每一件事物。清楚地看到每一个见解,打破每一种悠闲。 纯净自然明亮透彻,清静至真修行。奇妙中能自由出入,深奥里细细寻找。 清楚明白地达到深远境界。稳稳地拿起银色船桨,清醒明智地驾驶着智慧之舟。迅速前往解脱的彼岸,灵性显现,现在居住在仙境瀛洲。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一系列的反复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修行境界的追求和理解。诗中“急急回头”与“得得因由”相呼应,展现了从纷繁世界中抽身而出的决心。随后的“物物更不追求”和“般般打破优游”进一步强调了放下世俗欲望,追求精神净化的态度。诗的后半部分则描绘了达到清净境界后的景象,通过“了了达冥幽”和“灵灵现住瀛洲”等句,展现了修行者内心的明澈和对仙境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元代诗歌的特色。

王哲

金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 6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