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春感六首

· 王逢
日华初动衮衣明,剑佩千官隐绣楹。 五色黼函开玉座,九重汤药下银罂。 书题凤尾仙曹喜,恩浃螭坳学士荣。 文化有馀戎事略,铜驼草露不胜情。
拼音

所属合集

#骊山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日华:日光。
  • 衮衣:古代帝王或高官所穿的礼服。
  • 剑佩:佩剑,指官员的仪仗。
  • 绣楹:华丽的柱子。
  • 五色黼函:五彩的玉函,指华美的文书或信件。
  • 玉座:帝王的宝座。
  • 九重:指皇宫,也指皇帝。
  • 汤药:指皇帝的恩赐或赏赐。
  • 银罂:银制的酒器。
  • 书题凤尾:指书写在凤尾纸上的文书,凤尾纸是一种华贵的纸张。
  • 仙曹:指朝廷中的高级官员。
  • 恩浃:恩泽遍及。
  • 螭坳:古代宫殿台阶上的螭首,这里指宫廷。
  • 学士:指有学问的人,这里特指朝廷中的文官。
  • 文化:指文治,即以文治国。
  • 戎事:军事事务。
  • 铜驼:古代宫门前的一种装饰,这里指宫廷。
  • 草露:草上的露水,比喻短暂或易逝的事物。

翻译

日光初照,帝王的礼服闪耀着光辉,众多官员佩剑整齐地排列在华丽的柱子旁。五彩的玉函在皇帝的宝座上展开,皇帝的恩赐通过银制的酒器下达。书写在凤尾纸上的文书使朝廷高官欢喜,恩泽遍及宫廷中的文官,使他们感到荣耀。文治虽然丰富,但军事事务却显得不足,宫廷前的铜驼和草上的露水,无不透露出一种无法言说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元代朝廷的盛况,通过日光、衮衣、剑佩等意象展现了皇帝和官员的庄严与华贵。诗中“五色黼函”、“九重汤药”等词句,体现了皇帝的尊贵与恩泽。后两句则通过对比文治与戎事,以及铜驼和草露的意象,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华丽,意境深远,既展现了朝廷的繁华,也隐含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

王逢

元明间常州府江阴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颂》,台臣荐之,称疾辞。避乱于淞之青龙江,再迁上海乌泥泾,筑草堂以居,自号最闲园丁。辞张士诚征辟,而为之划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学录用,有司敦迫上道,坚卧不起。自称席帽山人。诗多怀古伤今,于张氏之亡,颇多感慨。有《梧溪诗集》七卷,记载元、明之际人才国事,多史家所未备。 ► 28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