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黄大痴尊师

· 王逢
十年淞上籍仙关,猿鹤如童守大还。 故旧尽骑箕尾去,渔樵长共水云閒。 吹笙夜半桃花碧,倚杖春深竹笋斑。 顾我丹台名有在,几时来隐陆机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淞上:指吴淞江畔,即今上海一带。
  • 籍仙关:指隐居修仙的地方。
  • 猿鹤如童:形容环境清幽,猿鹤相伴,如同童子一般纯洁。
  • 大还:指道教中的长生不老药。
  • 箕尾:星宿名,这里指故旧已逝,如同星宿般遥远。
  • 渔樵:渔夫和樵夫,泛指隐居生活。
  • 水云閒:水云之间,形容隐居地的宁静与闲适。
  • 吹笙:指吹奏笙这种乐器,象征着仙境中的音乐。
  • 桃花碧:桃花盛开,色彩鲜艳。
  • 倚杖:拄着拐杖,形容悠闲自在。
  • 竹笋斑:竹笋上的斑点,形容春天的景象。
  • 丹台:道教中炼丹的地方,也指仙境。
  • 陆机山:山名,可能指隐居的地方。

翻译

十年间在吴淞江畔的仙境中隐居,猿猴和鹤鸟如同童子般守护着长生不老的仙药。旧时的朋友都已逝去,如同遥远的星宿,而我与渔夫和樵夫一起,长久地享受着水云间的宁静与闲适。夜半时分,吹奏着笙,桃花盛开,色彩碧绿;春深时节,拄着拐杖,看着竹笋上的斑点。我的名字已经记录在仙境的丹台上,不知何时能来隐居在这陆机山中。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吴淞江畔的仙境中悠然自得的生活。诗中通过“猿鹤如童”、“渔樵长共水云閒”等意象,展现了隐士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画面。同时,“故旧尽骑箕尾去”一句,表达了隐士对逝去友人的怀念,以及对尘世变迁的超然态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仙境般生活的憧憬。

王逢

元明间常州府江阴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颂》,台臣荐之,称疾辞。避乱于淞之青龙江,再迁上海乌泥泾,筑草堂以居,自号最闲园丁。辞张士诚征辟,而为之划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学录用,有司敦迫上道,坚卧不起。自称席帽山人。诗多怀古伤今,于张氏之亡,颇多感慨。有《梧溪诗集》七卷,记载元、明之际人才国事,多史家所未备。 ► 28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