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氏琵琶行

· 方回
君不见木兰女郎代戍边,铁甲卧起二十年。不知谁作古乐府,至今流传木兰篇。 又不见公孙大娘舞剑器,挥霍低昂动天地。我杜少陵有长歌,每一读之生壮气。 汉时昭君颜如花,强令出塞禁风沙。马上无以写愁思,推手为琵却手琶。 昭君死作青冢土,琵琶却传来汉家。一弦一字万怨恨,始听欢乐终咨嗟。 燕代佳人有于氏,春日黄莺韵桃李。齿犀微露朱砂唇,手荑缓转青葱指。 声外调声非杆拨,意中写意自宫徵。曲阑歌罢或潸然,何能动人一至此。 有时不用琵琶歌,辩如仪秦勇贲轲。武昌东西说赤壁,洙泗南北誇黄河。 一炬一失百万却,古今胜败何其多。拔山盖世亦泪下,骓兮虞兮奈若何。 老夫嗜好无它癖,为尔看朱几成碧。白发多情似乐天,衫袖江州司马湿。 前身不是木兰旧女郎,今生恐是公孙真大娘。哦此琵琶敲诗肠,尔或因之姓名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铁甲卧起:穿着铁甲睡觉和起身,形容木兰女郎长期从军的生活。
  • 挥霍低昂:形容舞蹈动作的迅速变化和起伏。
  • 推手为琵却手琶:形容昭君在马上无法表达愁思,只能用手势模拟弹奏琵琶的动作。
  • 青冢:指昭君的墓。
  • 咨嗟:叹息。
  • 齿犀微露:形容牙齿微微露出,如同犀牛的牙齿一样洁白。
  • 手荑缓转:形容手指柔软而缓慢地转动。
  • 宫徵:古代五音中的宫音和徵音,这里指音乐的旋律。
  • 潸然:流泪的样子。
  • 仪秦勇贲轲:指古代的辩士和勇士,如张仪、苏秦、孟贲、荆轲等。
  • 洙泗:古代两条河流,这里指代地域。
  • 一炬一失:指赤壁之战中曹操的一炬火和一次失败。
  • 拔山盖世:形容项羽的英勇。
  • 看朱几成碧:形容因为过于专注而眼睛疲劳,看到的红色都变成了绿色。
  • 江州司马湿:指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江州司马泪湿青衫的情景。

翻译

你没看到木兰女郎代替父亲去戍守边疆,穿着铁甲睡觉和起身,度过了二十年。不知是谁创作了古乐府,至今流传着《木兰辞》。 又没看到公孙大娘舞剑,动作迅速变化,震撼天地。我杜少陵有长歌,每次读来都让人心生壮志。 汉时的昭君容颜如花,被迫出塞,面对风沙。在马上无法表达愁思,只能用手势模拟弹奏琵琶。 昭君死后葬于青冢,琵琶却传回了汉家。每一弦每一字都充满了怨恨,开始听时欢乐,最终却只能叹息。 燕代之地有位佳人于氏,春天的黄莺与桃李间的韵律相映成趣。她的牙齿微微露出,朱唇如砂,手指柔软而缓慢地转动,青葱般的指尖。 她的声音中调声并非仅仅依靠琵琶的拨动,她的意中写意自然流露出宫徵之音。曲终人散时,或许会有人潸然泪下,她的琵琶声怎能动人至此。 有时她不需琵琶伴奏也能歌唱,辩论如同古代的辩士和勇士,讲述武昌东西的赤壁之战,洙泗南北的黄河之夸。 一场大火一次失败,百万大军却步,古往今来的胜败何其多。拔山盖世的英雄也会泪下,骓马和虞姬,你们将何去何从。 我这个老头子的嗜好没有别的癖好,只为这琵琶声看朱几成碧。白发多情似乐天,衫袖江州司马湿。 我的前身或许不是木兰旧女郎,今生恐怕是公孙真大娘。哦,这琵琶声敲打着我的诗肠,你或许因此而名声远扬。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木兰女郎和公孙大娘的故事,以及昭君的悲惨命运,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人物的悲欢。诗中,于氏的琵琶技艺被描绘得生动传神,她的音乐不仅技艺高超,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历史的故事。诗人通过对古代英雄和美人的回忆,以及对于氏琵琶技艺的赞美,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艺术的敬仰。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历史情怀。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