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哉行
明时无废人,广厦无弃材。
良工不我顾,有用宁自媒。
怀策望君门,岁晏空迟回。
秦城多车马,日夕飞尘埃。
伐鼓千门启,鸣珂双阙来。
我闻雷雨施,天泽罔不该。
何意斯人徒,弃之如死灰。
主好臣必效,时禁权不开。
俗流实骄矜,得志轻草莱。
文王赖多士,汉帝资群才。
一言并拜相,片善咸居台。
夫君何不遇,为泣黄金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怀哉行:诗名,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和对个人遭遇的哀叹。
- 明时:指政治清明的时代。
- 广厦:高大的房屋,比喻国家或朝廷。
- 良工:指有才能的人。
- 自媒:自我推荐。
- 怀策:怀揣着治国之策。
- 岁晏:年末,岁末。
- 迟回:徘徊不前。
- 伐鼓:击鼓,古代用于宣布重要事情或庆典。
- 鸣珂:珂是马勒上的装饰物,鸣珂指贵族出行时马勒上的珂声。
- 双阙:古代宫殿前的两座楼台,象征皇权。
- 天泽:天赐的恩泽。
- 罔不:无不,没有不。
- 斯人:这个人,指有才能的人。
- 主好:君主的喜好。
- 时禁:当时的禁忌或限制。
- 草莱:草野,指平民百姓。
- 文王:周文王,古代贤君,以善于用人著称。
- 多士:众多有才能的人。
- 汉帝:汉朝的皇帝,这里特指汉武帝,以善于选拔人才著称。
- 拜相:任命为宰相。
- 片善:微小的优点或才能。
- 居台:指担任高官。
- 黄金台:古代传说中燕昭王为招揽人才而建的高台,这里比喻君主招揽人才的地方。
翻译
在政治清明的时代,没有无用之人,国家也不会浪费任何人才。有才能的人不会被忽视,即使他们不自我推荐,有用的才能终会被发现。我怀揣着治国之策,望着君王的门,但年末了,我仍徘徊不前。秦城中有许多车马,日日夜夜尘土飞扬。击鼓声在千门万户中响起,贵族们骑着装饰华丽的马从双阙前来。我听说雷雨会带来天赐的恩泽,无不覆盖。但为何这些有才能的人,却被抛弃如同死灰一般。君主的喜好决定了臣子的效忠,当时的禁忌限制了权力的发挥。俗世之人实际上骄傲自大,一旦得志便轻视平民百姓。文王依靠众多有才能的人,汉武帝依赖群才。一句话就能任命为宰相,微小的优点也能让人担任高官。夫君啊,你为何没有遇到这样的机遇,只能在黄金台下哭泣。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不公和人才被埋没的深刻感慨。诗中,薛据通过对“明时无废人”与“何意斯人徒,弃之如死灰”的对比,揭示了社会现实与理想状态的巨大落差。他批评了当时社会的骄傲自大和对人才的忽视,同时通过对历史上的贤君如文王和汉武帝的赞美,表达了对一个能够重视和利用人才的理想政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