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春镜

宝镜凌曙开,含虚净如水。 独悬秦台上,万象清光里。 岂虑高鉴偏,但防流尘委。 不知娉婷色,回照今何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凌曙:迎着曙光。(líng):面对、迎着;(shǔ):曙光。
  • 含虚:包含天空,指镜子映照着天空。:天空。
  • 秦台:传说中秦穆公为其女弄玉所建之台,这里泛指高台。
  • 高鉴:高挂的明镜。:镜子。
  • 流尘委:飞扬的尘土沉积。:堆积、沉积 。
  • 娉婷(pīng tíng)色:美丽女子的容貌。

翻译

宝镜在曙光初照时开启,里面映照着天空,洁净得像一泓清水。它独自高悬在高台上,世间万物都倒映在这清美的光辉里。哪里需要担心这高悬的明镜有所偏差,只需要防备飞扬的尘土堆积在上面。不知道那曾经映照出的美丽容颜,如今再映照会是什么模样呢。

赏析

这首诗以宝镜起兴,前四句描绘出宝镜清晨开启后明澈照物的景象,将镜头逐渐拉远,从镜子本身写到镜照万物,营造出一种开阔、宁静的氛围,令人感受到宝镜的清幽、纯粹。“岂虑高鉴偏,但防流尘委”一转,诗人从镜子的功能延伸开来,提出担忧不在于镜子映照不准,而是害怕尘埃掩盖它的光芒,借物隐喻了人生需要防范外界不良影响的道理。最后两句“不知娉婷色,回照今何似”由实入虚,以对镜中美人容颜变化的疑问,引发读者对时光易逝、美好难驻的感慨。整体上,诗歌借宝镜这一意象,以物抒情,既展现出诗人观察事物的细腻入微,又蕴含着对人生哲理、世事变迁的深刻思考,语言简洁却富有韵味。

刘长卿

刘长卿

刘长卿,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4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