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黄绶赴蓝田县作

· 钱起
蟠木无匠伯,终年弃山樊。 苦心非良知,安得入君门。 忽忝英达顾,宁窥造化恩。 萤光起腐草,云翼腾沈鲲。 片石世何用,良工心所存。 一叨尉京甸,三省惭黎元。 贤尹正趋府,仆夫俨归轩。 眼中县胥色,耳里苍生言。 居人散山水,即景真桃源。 鹿聚入田径,鸡鸣隔岭村。 餐和俗久清,到邑政空论。 且嘉讼庭寂,前阶满芳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蟠木:弯曲的树木。
  • 匠伯:木匠。
  • 山樊:山林。
  • :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
  • 英达:才智出众的人。
  • 造化恩:自然的恩赐。
  • 萤光:萤火虫的光。
  • 腐草:腐烂的草。
  • 云翼:比喻高远的志向。
  • 沈鲲:沉没的鲲鹏,比喻未得志的人才。
  • 良工:技艺高超的工匠。
  • :谦辞,表示受到不应有的待遇。
  • 尉京甸:指担任京城附近的县尉。
  • 三省:多次反省。
  • 黎元:百姓。
  • 贤尹:贤明的县令。
  • 趋府:前往官府。
  • :整齐的样子。
  • 归轩:回车。
  • 县胥:县吏。
  • 苍生:百姓。
  • 餐和:和谐相处。
  • 讼庭:法庭。
  • 芳荪:香草,比喻美好的事物。

翻译

弯曲的树木无人雕琢,整年被遗弃在山林之中。 苦心并非出于良知,怎能进入君子的门庭。 突然间得到英才的眷顾,不再只是窥见自然的恩赐。 萤火虫的光芒从腐草中升起,云翼般的志向使沉没的鲲鹏腾飞。 一块石头世间有何用,但良工的心中自有其价值。 我虽不才,却担任了京城附近的县尉,三次反省都感到愧对百姓。 贤明的县令正前往官府,仆人们整齐地驾车归来。 眼中看到县吏的神色,耳中听到百姓的言语。 居民散居在山水之间,眼前的景象真如桃源一般。 鹿群走进田间小径,鸡鸣声隔着山岭传来。 与民和谐相处已久,风俗清正,到任后政务空谈。 且喜法庭宁静,前阶满是芳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钱起初任蓝田县尉时的心情与所见所感。诗中,诗人以“蟠木”自喻,表达了自己虽有才华却未得重用的苦闷,同时也表达了对英才眷顾的感激。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田园风光,表达了对清正风俗和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钱起

钱起

钱起,字仲文,吴兴(今属浙江)人。天宝进士,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又与郎士元齐名,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 4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