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甘露寺

· 卢肇
北固岩端寺,佳名自上台。 地从京口断,山到海门回。 曙色烟中灭,潮声日下来。 一隅通雉堞,千仞耸楼台。 林暗疑降虎,江空想度杯。 福庭增气象,仙磬落昭回。 觉路花非染,流年景谩催。 隋宫凋绿草,晋室散黄埃。 西蜀波湍尽,东溟日月开。 如登最高处,应得见蓬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北固岩:位于今江苏镇江,山势险峻。
  • 京口:今江苏镇江的古称。
  • 海门:指长江入海口附近,此处比喻山势连绵至海边。
  • 雉堞:古代城墙上的矮墙,这里指城墙。
  • :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约为八尺。
  • 福庭:指甘露寺,寓意为福地。
  • 仙磬:指寺庙中的磬声,象征着神圣和超脱。
  • 昭回:明亮回旋,形容磬声悠扬。
  • 觉路:指修行悟道之路。
  • 流年:指流逝的岁月。
  • 隋宫:指隋朝的宫殿。
  • 晋室:指晋朝的皇室。
  • 东溟:指东海。
  • 蓬莱:传说中的仙山,象征着理想中的仙境。

翻译

甘露寺位于北固岩的顶端,其美名自然传至上层。 地势从京口开始断开,山脉延伸至海门才回转。 黎明的曙光在烟雾中消散,潮水的声音随着日落而减弱。 城墙的一角通向雉堞,高楼大厦耸立千仞。 林中昏暗,仿佛有虎降落,江面空旷,想象中渡过酒杯。 福地增添了气象,仙磬声悠扬回旋。 觉悟之路上的花朵并非染成,流逝的岁月匆匆催人。 隋朝的宫殿凋零了绿草,晋朝的皇室散落了黄土。 西蜀的波涛已尽,东海的日月初开。 若能登上最高处,应该能够看见蓬莱仙境。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甘露寺的壮丽景色和深远意境。诗中,“北固岩端寺”一句即点明了甘露寺的地理位置,其后的“地从京口断,山到海门回”则进一步以地理特征来展现其壮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曙色烟中灭”、“潮声日下来”等,通过光影和声音的变化,传达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韵律。后段通过“隋宫凋绿草,晋室散黄埃”等句,抒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最终以“如登最高处,应得见蓬莱”作结,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感悟。

卢肇

卢肇

唐袁州宜春人,一作望蔡人,字子发。武宗会昌三年,进士状元及第。初为鄂岳卢商从事,其后江陵节度裴休、太原节度卢简求奏为门吏。后除著作郎,充集贤院直学士。懿宗咸通中,历歙、宣、池、吉四州刺史,卒。初李德裕谪袁州长史,殊遇肇。及德裕入相,肇绝无依附。有《文标集》。 ► 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