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鹤二首

· 薛能
偶背雕笼与我违,四方端伫竟忘归。 谁家白日云间见,何处沧洲雨里飞。 曾啄稻粱残粒在,旧翘泥潦半踪稀。 凭人转觉多相误,尽道皤然作令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雕笼:雕刻精美的鸟笼。
  • 四方端伫:四方,指各个方向;端伫,站立不动。
  • 沧洲:指遥远的水边,常用来比喻隐居之地。
  • 稻粱:稻谷和高粱,这里指鹤的食物。
  • 旧翘:指鹤的旧羽毛。
  • 泥潦:泥泞的水坑。
  • 皤然:白发苍苍的样子。
  • 令威:古代传说中的仙鹤,象征长寿和吉祥。

翻译

偶然间,我离开了那雕刻精美的鸟笼,与它不再相合。我站在四方,静静地等待,最终竟然忘记了归去。在谁家的白日里,我能在云间看见那鹤?又在何处,它会在沧洲的雨中飞翔?曾经啄食的稻谷和高粱,残余的粒子还在,而它旧时的羽毛,在泥泞的水坑中,半数踪迹已稀。我凭着人们的感觉,却总是被误解,大家都说我像那白发苍苍的令威仙鹤。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只失落的鹤,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中,“雕笼”象征着束缚,而“四方端伫”则展现了鹤对自由的渴望。后两句通过对比“白日云间见”与“沧洲雨里飞”,进一步强调了鹤的孤独与飘渺。最后,诗人以自己被误解的境遇,比喻为“皤然作令威”,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仙境的情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薛能

唐汾州人,字大拙。武宗会昌六年进士第。宣宗大中末书判中选,补盩厔尉。懿宗咸通中摄嘉州刺史,历工部尚书、节度徐州,徙忠武。僖宗广明元年,周岌逐能自称留后,因屠其家。癖于诗,日赋一章,有《江山集》、《许昌集》。 ► 3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