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书怀

· 薛能
伯牙琴绝岂求知,往往情牵自有诗。 垄月正当寒食夜,春阴初过海棠时。 耽书未必酬良相,断酒唯堪作老师。 多病不任衣更薄,东风台上莫相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伯牙琴绝:伯牙是春秋时期著名的琴师,他的琴音只有知音钟子期能听懂。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于是破琴绝弦,终身不再弹琴。这里比喻诗人不再追求世俗的知音。
  • 垄月:田间地头的月亮。
  • 寒食:中国传统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这天禁火,只吃冷食。
  • 海棠:一种观赏植物,春季开花,花色艳丽。
  • 耽书:沉迷于读书。
  • 良相:贤良的辅佐,这里指有才能的官员。
  • 断酒:戒酒。
  • 老师:这里指学识渊博的师长。
  • 东风:春风。

翻译

薛能的诗中,他自比为不再寻求知音的伯牙,琴声已绝,却常常在情感的牵引下自然流露出诗意。田间的月光正好照在寒食节的夜晚,春天的阴霾刚刚过去,正是海棠花盛开的时节。他沉迷于读书,未必能得到贤良的辅佐,而戒酒之后,只能成为学识渊博的师长。由于多病,他无法承受衣物的更薄,希望东风不要在台上吹拂,以免加重他的病情。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知音的放弃和对自然情感的追求。诗中通过对伯牙琴绝的比喻,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真实情感的态度。同时,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感慨。诗的最后,诗人以自己的多病之躯,寄托了对东风的微妙请求,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生命的珍惜。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薛能

唐汾州人,字大拙。武宗会昌六年进士第。宣宗大中末书判中选,补盩厔尉。懿宗咸通中摄嘉州刺史,历工部尚书、节度徐州,徙忠武。僖宗广明元年,周岌逐能自称留后,因屠其家。癖于诗,日赋一章,有《江山集》、《许昌集》。 ► 3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