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怀古

巫山幽阴地,神女艳阳年。 襄王伺容色,落日望悠然。 归来高唐夜,金釭燄青烟。 颓想卧瑶席,梦魂何翩翩。 摇落殊未已,荣华倏徂迁。 愁思潇湘浦,悲凉云梦田。 猿啼秋风夜,雁飞明月天。 巴歌不可听,听此益潺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巫山:位于今重庆市东北部,古代传说中的神女瑶姬的居所。
  • 幽阴:幽深而阴暗。
  • 神女:指巫山神女,传说中的仙女。
  • 艳阳年:指青春年华。
  • 襄王:指楚襄王,传说中曾梦见巫山神女。
  • :观察,等待。
  • 容色:容貌和神态。
  • 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
  • 金釭(gāng):金色的灯盏。
  • :同“焰”,火焰。
  • 颓想:颓废的思绪。
  • 瑶席:华美的席子。
  • 翩翩:形容动作轻盈飘逸。
  • 摇落:凋零,衰败。
  • 殊未已:尚未停止。
  • 荣华:繁荣昌盛。
  • 倏徂迁:迅速变迁。
  • 潇湘浦:潇水和湘水的交汇处,泛指湖南地区。
  • 云梦田:古代楚地的一个大泽,泛指湖北地区。
  • 巴歌:巴地的歌曲,泛指四川地区的民歌。
  • 潺湲(chán yuán):水流声,这里形容悲伤的情感。

翻译

巫山之地幽深而阴暗,神女正值青春年华。 楚襄王等待着神女的容颜,在落日余晖中悠然自得。 归来高唐的夜晚,金色的灯盏中青烟袅袅。 颓废的思绪躺在华美的席子上,梦魂轻盈飘逸。 凋零衰败尚未停止,繁荣昌盛迅速变迁。 愁思如潇湘的水波,悲凉如云梦的田野。 猿猴在秋风之夜啼叫,雁群在明月之下飞翔。 巴地的歌曲难以入耳,听此更觉悲伤。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巫山的幽深与神女的美丽,通过楚襄王的视角展现了对于神女的向往与梦境的飘渺。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金釭燄青烟”、“梦魂何翩翩”,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梦幻的氛围。后半部分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如“猿啼秋风夜,雁飞明月天”,表达了时光易逝、繁华不再的哀愁。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展现了刘希夷对古巫山传说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诠释。

刘希夷

刘希夷 ,唐朝诗人。一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汉族,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人。 高宗上元二年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代悲白头翁》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相传其舅宋之问欲据为已有,希夷不允,之问竟遣人用土囊将他压死。延之少有文华,落魄不拘常格,后为人所害,死时年未三十。原有集,已失传。 《旧唐书》本传谓“善为从军闺情之诗,词调哀苦,为时所重。志行不修,为奸人所杀”。《大唐新语》卷8谓“后孙翌撰《正声集》,以希夷为集中之最”。《全唐诗》存诗1卷, 《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7首。 刘希夷善为从军闺情诗,辞藻婉丽,然意旨悲苦,未为人重。后孙昱撰《正声集》,以希夷诗为集中之最,由是大为时所称赏。代表作有《从军行》、《采桑》、《春日行歌》、《春女行》、《捣衣篇》、《代悲白头翁》、《洛川怀古》等。 ► 4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