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胜览

· 沈周
满地桑蓬属少年,出门自赋远游篇。 匡庐真面开屏玉,嵩华仙踪倚岳莲。 野市谁家濯春酒,邻船何处访秋弦。 老予牖下今头白,司马山川是梦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桑蓬:桑木和蓬草,古代常用来比喻隐居的生活。
  • 匡庐:指庐山,位于江西省。
  • 嵩华:嵩山和华山,分别位于河南省和陕西省。
  • 岳莲:高山上的莲花,常用来形容高洁。
  • :洗涤。
  • 秋弦:秋天的琴弦,指秋天的音乐或秋意。
  • 牖下:窗下。
  • 司马:古代官职名,这里可能指作者自己,也可能泛指文人。

翻译

满地的桑木和蓬草属于年轻的时光,我出门远行,自然要赋诗记录这远游的经历。庐山的真实面貌如同展开的玉屏,嵩山和华山的仙人踪迹仿佛依偎在高山的莲花之上。野外的市集上,不知是谁家在洗春酒,邻船上,又不知何处能寻访到秋天的琴音。如今我已老去,头白如雪,窗下的我,只能梦想着那些壮丽的山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沈周对远游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匡庐真面开屏玉,嵩华仙踪倚岳莲”一句,通过比喻和想象,将庐山、嵩山和华山的美景描绘得如诗如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后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年华老去的感慨,以及对未能亲历山川的遗憾,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梦想的执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人生感悟。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1070篇诗文

沈周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