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居
宦迹殊汗漫,有止必有竹。
作屋仍竹间,粗庇却易足。
便似黄州楼,明年恐南北。
君子固类聚,离之便云俗。
凡人有此好,其人亦如玉。
书来侥我图,漫笔写秋绿。
恐无清气骨,顾为此君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宦迹:官场生涯。
- 汗漫:广泛,无边际。
- 粗庇:简陋的遮蔽。
- 黄州楼:指苏轼在黄州(今湖北黄冈)的居所,因其周围多竹而著名。
- 君子固类聚:君子自然会聚集在一起。
- 离之便云俗:一旦离开就会变得俗气。
- 凡人:普通人。
- 此好:这种爱好。
- 如玉:比喻品德高尚。
- 书来侥我图:有人写信来希望我画一幅图。
- 漫笔:随意地画。
- 秋绿:秋天的绿色,指竹子。
- 清气骨:清高的气质和骨气。
- 此君:指竹子。
- 辱:玷污,不敬。
翻译
我的官场生涯广泛而无边际,每到一处,必定有竹子相伴。在竹林中建一个小屋,简陋的遮蔽已经足够满足。这就像苏轼在黄州的居所,但明年我可能又要迁徙到南北各地。君子自然会聚集在一起,一旦离开就会变得俗气。普通人如果有这样的爱好,那么这个人也像玉一样高尚。有人写信来希望我画一幅竹子的图,我便随意地画出了秋天的绿色。恐怕我的画没有表现出竹子清高的气质和骨气,反而玷污了它。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深厚情感和对其清高气质的赞美。作者通过对比自己的官场生涯和竹子的恒久不变,表达了对竹子坚韧不拔品质的向往。同时,作者也通过自己的画作表达了对竹子的敬意,但又担心自己的画作无法完全传达竹子的清高气质,体现了对竹子深深的敬仰和自谦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竹子这一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