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牛头峰和陈永之韵

· 沈周
秋坐无所适,牛峰期峻攀。 携手相鱼贯,极力凌孱颜。 东来望城郭,北指郁江关。 凉风振木末,叶飘巾屦间。 俯见行旅人,役役往复还。 如我二三子,逍遥意自閒。 其中有达德,高谊薄云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牛头峰:山峰名,具体位置不详。
  • 陈永之: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游者。
  • :指诗的韵脚,这里指按照陈永之的诗韵来和诗。
  • 秋坐:秋天坐着。
  • 无所适:没有地方可去。
  • 期峻攀:期待攀登高峰。
  • 鱼贯:像鱼群一样依次排列。
  • 孱颜:形容山峰高耸的样子。
  • 城郭:城墙,这里指城市。
  • 郁江关: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凉风振木末:凉风吹动树梢。
  • 叶飘巾屦间:树叶飘落在头巾和鞋履之间。
  • 行旅人:旅行的人。
  • 役役:忙碌的样子。
  • 往复还:来回往返。
  • 二三子:几个人,指诗人和他的朋友们。
  • 逍遥意自閒:逍遥自在,心情闲适。
  • 达德:高尚的品德。
  • 高谊薄云山:深厚的友谊如同云山一般高远。

翻译

秋天坐着无事可做,便期待着攀登牛头峰。 我们像鱼群一样依次排列,用尽全力攀登高耸的山峰。 向东望去可以看到城墙,向北则是郁江关。 凉风吹动着树梢,树叶飘落在我们的头巾和鞋履之间。 俯瞰着那些忙碌的旅行者,他们来回往返。 而我们这几个人,却逍遥自在,心情闲适。 其中有人具有高尚的品德,深厚的友谊如同云山一般高远。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们秋日登高远眺的情景,通过对比行旅人的忙碌与他们的逍遥自在,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深厚友谊的珍视。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高远的意境,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秋日登高的愉悦和友谊的温暖。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