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程篁墩赠龙尾砚

· 沈周
篁墩品砚歙居右,雅称先生翰墨手。 先生与砚俱歙产,眉子罗纹誇富有。 椟中种种自怀玉,能割一爱到石叟。 自嫌隅处小有病,临出摩挲要难授。 我云先生岂无药,庸贲一铭如砭灸。 冁然捉笔从背书,石上煌煌丽星斗。 头巾折角与人传,此砚因铭名亦久。 尚怜龙尾是奇材,东坡何以嘲牛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篁墩:地名,位于今安徽省歙县。
  • :地名,今安徽省歙县。
  • 眉子罗纹:形容砚台的纹理美观。
  • :木匣,这里指装砚台的盒子。
  • 隅处:角落,这里指砚台的某个小缺陷。
  • 摩挲:用手轻轻抚摸。
  • 砭灸:古代的医疗方法,这里比喻铭文对砚台的增色。
  • 冁然:形容笑容。
  • 庸贲:平庸的装饰。
  • 丽星斗:形容铭文光彩夺目。
  • 头巾折角:形容头巾的角折起来,这里比喻砚台的铭文。
  • 牛后:比喻次要或不重要的位置。

翻译

篁墩这个地方以砚台闻名,尤其是歙县的砚台,非常适合先生这样擅长书法的人使用。先生和这砚台都是歙县出产的,砚台上的眉子罗纹更是显得珍贵无比。砚台被珍藏在精美的木匣中,就像怀揣着宝玉一样。先生愿意割爱,将这砚台赠予石叟。但先生觉得砚台有个小缺陷,拿出来时总是轻轻抚摸,难以割舍。我说先生难道没有解决的办法吗,不如在砚台上刻上一段铭文,就像用砭灸治疗一样。先生笑着拿起笔,在砚台背面书写,铭文光彩夺目,犹如星斗般璀璨。砚台的铭文如同头巾折角一样被传颂,这砚台因此名声大噪。我仍然认为龙尾砚是难得的奇材,苏轼为何要嘲笑它处于次要的位置呢?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篁墩出产的龙尾砚,通过描述砚台的珍贵和先生的书法才华,展现了砚台与文人墨客之间的深厚情感。诗中“眉子罗纹誇富有”和“石上煌煌丽星斗”等句,生动描绘了砚台的精美和铭文的辉煌,体现了对砚台艺术价值的极高评价。同时,通过“庸贲一铭如砭灸”的比喻,巧妙地表达了铭文对砚台的增色作用。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表达了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和尊重。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