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阳道中即事

食投荒店宿依营,半月山邮与水程。 海外萑符方伏寇,江干流徙为逃兵。 城过五漏门犹闭,日上三竿客未行。 满眼风尘成底事,可怜书剑误儒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雷阳:地名,今广东省阳江市雷州半岛一带。
  • 道中:途中。
  • 即事:即兴所作,指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
  • 食投荒店:在荒凉的旅店中用餐。
  • 宿依营:住宿依靠军营。
  • 山邮:山间的邮驿,指偏远地区的邮递设施。
  • 水程:水路行程。
  • 海外萑符:海外的符箓,可能指海外的神秘符号或文书。
  • 伏寇:潜伏的盗贼或敌人。
  • 江干:江边。
  • 流徙:流亡迁徙。
  • 逃兵:逃避兵役的人。
  • 五漏:古代计时器,五漏指深夜。
  • 门犹闭:城门仍然关闭。
  • 三竿:古代以竹竿测量日影,三竿指日上三竿,即早晨。
  • 风尘:旅途中的尘土,比喻艰辛的旅途。
  • 底事:何事,指诗人所经历的艰辛。
  • 书剑:书籍和剑,代表文武双全,这里指诗人的学问和抱负。
  • 儒生:读书人,指诗人自己。

翻译

在荒凉的旅店用餐,住宿依靠军营,半月来我经历了山间的邮驿和水路的行程。海外似乎有神秘的符箓暗示着潜伏的盗贼,江边则有流亡的人因为逃避兵役。城池过了深夜,城门仍然紧闭,太阳升起三竿高,我这旅客还未启程。满眼都是旅途的尘土,这些艰辛到底是为了什么?可怜我这读书人的学问和抱负都被这风尘所误。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荒店、山邮、水程等具体景物的描写,展现了旅途的艰辛和孤独。诗中“海外萑符方伏寇,江干流徙为逃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而“城过五漏门犹闭,日上三竿客未行”则表达了诗人对旅途阻碍的无奈。最后两句“满眼风尘成底事,可怜书剑误儒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学问和抱负被现实所误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思考。

李之世

李之世,字长度,号鹤汀。新会东亭人。以麟子。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举人。晚年始就琼山教谕,迁池州府推官。未几移疾罢归。著作极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游》、《南归》、《雪航》、《家园》、《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诸集。传世者有《鹤汀集》十卷,其中诗集七卷、文集二卷,卷一〇附录其弟李之标文度《凫渚集》。原刻《朱厓集》,一集《浮槎草》,二集《可庐草》,三集《歇园草》,四集《和苏草》,五集《韵语》,今已不传,惟附见于《鹤汀集》之中。《鹤汀集》前有李本宁《圭山副藏叙》、韩上桂《北游草叙》二文,可供参考。康熙《新会县志·艺文下》录其诗三十一首、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八首,《明诗纪事》六首。《鹤汀集》录有邑志小传、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一有传。 ► 13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