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破贼后赠袁将军

· 法振
白羽三千驻,萧萧万里行。 出关深汉垒,带月破蕃营。 蔓草河原色,悲笳碎叶声。 欲朝王母殿,前路驻高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白羽:指军旗上的白色羽毛装饰,常用来象征军队。
  • 萧萧:形容风声或马蹄声,这里指军队行进时的声音。
  • 汉垒:指汉军的防御工事。
  • 蕃营:指敌军的营地。
  • 蔓草:蔓延生长的草。
  • 悲笳:悲伤的号角声。
  • 碎叶声:风吹动树叶发出的沙沙声,这里形容战场的凄凉。
  • 王母殿:神话中王母娘娘的宫殿,这里可能指皇帝的宫殿。
  • 高旌:高高的旗帜,常用来表示军队的威严。

翻译

军旗上装饰着白色羽毛,三千士兵驻守,伴随着萧萧的风声,行进在万里征途。 穿越深邃的汉军堡垒,带着月光,破袭敌军的营地。 河原上的蔓草与战地的颜色融为一体,悲伤的号角声和碎叶的沙沙声交织。 想要朝见王母娘娘的宫殿,前方的路上已经驻扎着高高的军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战争画面,通过“白羽”、“萧萧”、“汉垒”、“蕃营”等词语,生动地展现了军队的行进和战斗的场景。诗中“蔓草河原色,悲笳碎叶声”一句,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战争氛围结合,表达了战争的残酷与凄凉。最后两句“欲朝王母殿,前路驻高旌”,则展现了士兵们对胜利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同时也体现了军队的威严和壮志。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战争诗特有的悲壮与豪迈。

法振

又作法震、法贞,误。天宝、大历间江南诗僧。曾游越中、天长、丹阳等地,住长安大慈恩寺,又住无碍寺。与诗人王昌龄、皇甫冉、韩翃、李益等为友。事迹见《唐才子传》卷三。《全唐诗》存诗16首、断句2及与李益联句1首。 ► 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