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庐山棕衣居士

兀兀山行无处归,山中猛虎识棕衣。 俗客欲寻应不遇,云溪道士见犹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兀兀:(wù wù) 形容山势高耸、险峻。
  • 棕衣:用棕榈叶编织的衣服,这里指代隐居山林的居士。
  • 俗客:世俗之人,指那些追求名利、不懂得隐居生活的人。
  • 云溪:云雾缭绕的山溪,常用来形容隐居之地。

翻译

在高耸险峻的山中行走,无处可归, 山中的猛虎却认识穿着棕衣的居士。 世俗之人想要寻找他,应该不会遇见, 在云雾缭绕的山溪边,道士们也很少见到他。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隐居山林的居士,他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处。诗中“兀兀山行无处归”一句,既表现了山势的险峻,也暗示了居士的超然物外。而“山中猛虎识棕衣”则通过猛虎对居士的认可,进一步强调了居士与自然的亲近和和谐。后两句则通过对比俗客与道士对居士的不同态度,突出了居士的隐逸高洁。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韦应物

韦应物

韦应物,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