沣上寄幼遐

寂寞到城阙,惆怅返柴荆。 端居无所为,念子远徂征。 夏昼人已息,我怀独未宁。 忽从东斋起,兀兀寻涧行。 罥挂丛榛密,披玩孤花明。 旷然西南望,一极山水情。 周览同游处,逾恨阻音形。 壮图非旦夕,君子勤令名。 勿复久留燕,蹉跎在北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沣上:地名,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
  • 幼遐:诗人的朋友,名字不详。
  • 城阙:城门两边的楼观,这里指城市。
  • 柴荆:用柴木和荆条编成的门,指简陋的住所。
  • 端居:安居,闲居。
  • 徂征:远行。
  • 兀兀:形容勤奋不懈的样子。
  • 罥挂:缠绕悬挂。
  • 披玩:欣赏玩味。
  • 孤花:孤单的花朵。
  • 旷然:空旷开阔的样子。
  • 一极:完全,极其。
  • 山水情:对山水景色的情感。
  • 周览:四处观看。
  • 逾恨:更加遗憾。
  • 阻音形:音信不通,形容隔绝。
  • 壮图:宏伟的计划或志向。
  • 令名:美名,好名声。
  • :古国名,这里指北京一带。
  • 蹉跎:虚度光阴。

翻译

寂寞地来到城市,心情惆怅地返回简陋的家。 闲居无事,心中思念着你远行的身影。 夏日的白昼人们已经休息,我的心情却无法平静。 突然从东边的书房起身,勤奋地寻找涧边的行走。 树枝缠绕着密集的丛林,我独自欣赏着孤零零的花朵。 空旷地向西南望去,完全沉浸在对山水的热爱中。 四处观看我们曾一起游玩的地方,更加遗憾音信不通。 宏伟的计划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君子应追求美好的名声。 不要再长时间留在燕地,虚度光阴在北京。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思念以及对闲居生活的感慨。诗中,“寂寞到城阙,惆怅返柴荆”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而“夏昼人已息,我怀独未宁”则进一步以夏日白昼的宁静反衬出诗人内心的不安。诗人在东斋起身,寻涧而行,通过“罥挂丛榛密,披玩孤花明”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对自然景物的深刻感受。最后,诗人劝勉友人不要蹉跎时光,应追求美好的名声,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韦应物

韦应物

韦应物,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