憩淮上观公法堂
动觉日月短,静知时岁长。
自悲道路人,暂宿空闲堂。
孤烛让清昼,纱巾敛辉光。
高僧积素行,事外无刚强。
我有岩下桂,愿为炉中香。
不惜青翠姿,为君扬芬芳。
淮水色不污,汴流徒浑黄。
且将琉璃意,净缀芙蓉章。
明日还独行,羁愁来旧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憩(qì):休息。
- 法堂:佛教寺庙中讲经说法的地方。
- 动觉:活动时感觉。
- 静知:静坐时体会。
- 孤烛:孤独的烛光。
- 让:使,让出。
- 清昼:白天。
- 纱巾:轻薄的纱布。
- 敛(liǎn):收敛,收起。
- 辉光:光芒。
- 积素行:积累清净的行为。
- 事外:世俗之外。
- 刚强:强硬,固执。
- 岩下桂:山岩下的桂树。
- 炉中香:香炉中的香。
- 青翠姿:翠绿的姿态。
- 扬芬芳:散发香气。
- 淮水:淮河。
- 不污:清澈不污染。
- 汴流:汴河,即今河南的汴河。
- 徒:只是。
- 浑黄:浑浊的黄色。
- 琉璃意:像琉璃一样纯净的心意。
- 净缀:点缀,装饰。
- 芙蓉章:美丽的文章。
- 羁愁:旅途中的忧愁。
- 旧肠:旧时的情感。
翻译
在淮上的法堂休息,感受到活动时日月过得快,静坐时体会到岁月悠长。 自怜行路之人,暂时寄宿在这空闲的堂中。 孤独的烛光让出了白昼,轻薄的纱巾收敛了光芒。 高僧积累了清净的行为,世俗之外没有固执刚强。 我愿如岩下的桂树,成为炉中的香。 不惜翠绿的姿态,只为向您散发芬芳。 淮水清澈不污染,而汴河只是浑浊的黄色。 愿将纯净如琉璃的心意,点缀成美丽的文章。 明日又将独自前行,旅途的忧愁再次涌上心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淮上法堂的静思与感慨。通过对比动与静、日月的短暂与岁月的悠长,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深刻认识。诗中“孤烛让清昼”与“纱巾敛辉光”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高僧的超然。末句“明日还独行,羁愁来旧肠”则透露出诗人对旅途孤独与往昔情感的怀念,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和对清净生活的向往。